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孙立坚:全球救市后的危机三阶段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07:39  东方早报

  作者:孙立坚 彭述涛

  美联储13日再度联手欧洲、英国和瑞士央行,宣布可以“无限制地”向短期融资市场提供必要流动性,因此来解决国际金融市场上恐慌心理所造成的美元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经过欧盟首脑会议协商后,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和奥地利政府13日各自推出了银行拯救计划,规模总金额高达1.3万亿欧元(约合1.8万亿美元),旨在担保银行间贷款及收购银行股份,从而阻止金融系统陷入崩溃。

  在各国央行“坚定不移”地共同干预下,救市的震慑力正改变投资者对未来流动性恐慌的预期,欧美周边市场释放了被压抑已久的反弹动力,扭曲下挫的各金融资产价格也在渐渐收复失地。由于资产价格的回暖,联合干预第一阶段的成果,即恢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和改善其资产负债失衡的状况已明显见效。

  如何把握这一成效,抑制多米诺骨牌不要再进一步被接二连三地击倒,稳定市场的信心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有问题严重的国家这两天都在争分夺秒尽快剥离各自的不良资产,否则,错过时机,等到不佳的财务信息按时公布时,很有可能市场的信心会再次一落三丈!虽然,目前各国央行在美国政府的安排下已经做好了“誓死捍卫”目前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的“一切”准备(甚至可能包括暂停市场交易的最坏打算),但未来救市的成本会越来越大,信心恢复的时间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长。这样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就会日益显现,恶性循环的特征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局势出现,注资、坏账剥离、接管一切可能出现倒闭的问题银行,将成为眼下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

  如果市场企稳,甚至在面对渐渐恶化的经济基本面指标市场也能从容消化,而不再出现像现在这样退保、赎回、挤兑、套现等恐慌行为,那么第二阶段就让我们努力越过了,接下来真正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来促进和保证世界经济趋于平衡发展这一关键问题上。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做出的全部努力就是恢复市场的信心和价格信号,甚至是建立在牺牲效率的基础上,但这种“国有化”运作模式的维护成本很高,极有可能因为世界经济失衡的格局没有被充分有效地调整,而使得这种畸形发展再次被下一轮的泡沫所摧毁。到那时,国际货币体系一定避免不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伴随着实体经济进行痛苦的结构调整。

  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在市场企稳后,只要世界经济失衡的格局不改变,再次回到美元疲软和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状态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因为尽管世界经济开始出现了向下调整的征兆,像以前那样大规模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不太可能短期内再现,那么,这次救市所创造出的巨大流动性一旦没有去处,很有可能再次去绑架大宗商品市场,至少在投机者们看来,新兴市场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尤其是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年高速增长后,全社会整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已有了非常明显的“质”的飞跃,所以,未来对大宗商品的依赖将有增无减。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变我们现有的增长模式可能就成为我们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课题。已经看到,中央政府为培养内需正在进行农村土地租赁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市场也在期待政府会进一步拿出具体措施来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从而保证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充满活力、又好又快、平衡有序发展的崭新阶段。因此,近期中国股市的“反常的”低迷也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强有力措施出台的一种期待。(作者分别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和研究生)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全球 救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