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洪波
改革开放三十年正在成为迅速升温的话题,有关三十年历程的文字已经陆续读到,辉煌的总体叙事与幸福的生活回顾,争相引人阅读。此时,我想历史的叙事应该克服简单和单面的倾向,给那些令人百感交集的回味以空间。
没有人能够否认进步与辉煌,没有人能够抹杀成功与骄傲。然而,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部分,并非所有人都同样份额地享受了发展的成果,并非所有人都同等程度地体验了生活的幸福。
相比于温饱还是问题的起点,今天的中国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因此,可以说三十年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成为改革受益者。不过,如果细致一些,我们可以看到,受益虽然是普遍的,但受益的程度是差异很大的。
一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社会转型,必然意味着利益格局的巨大调整。允许“做大蛋糕”释放了巨大的社会活力,蛋糕的切分规则也重新制定。今天,人们之间的利益差距,已非往日同在单位里的差距,也不是单位职工与个体户之间的差距,而是亿万富翁与低保户之间的差距。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不再均衡,普遍的权利缺乏已经结束,权利分布的级差在显现。
人们仍然面临着权力侵害权利之类的共同问题,但更多的情况下,人们面临的问题已经分化。三十年间,成功者、沉浮者与落魄者都不缺乏,甚至被抛弃者也并非没有出现。我们既需要让人讲述成功的故事,也需要让人讲述沉浮的感慨,落魄的伤怀,以及被抛弃的苦楚。
这是直面生活的真实、社会的真实,也是使一场回顾成为继续前行的契机的必要。
从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进入到众声喧哗的时代;从一个虚妄的理想时代,进入到现实的非理想主义时代;从一个斗争哲学的时代,进入到和谐共生的时代;从一个被禁锢的时代,进入到人们不再认同禁锢状态的时代,可以说出无数梦想实现的故事,但也请给美梦未尝,甚至梦想失落的故事留下一点讲述的时间。
人们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各种心理和感触。社会是丰富的,哪怕人们同样感到幸福,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因为位置的改变、境遇的改变,产生不同的情绪与思考。无论如何,改革开放本身就是更多的容忍、更多的允许,而不是更多的禁止、更多的强迫。既然如此,当我们讲述改革的故事时,也没有必要回避或者拒绝任何类型的状态、感悟和态度。
让我们看到农民进城的成功故事,也看到农民进城后所遭遇的不公。让我们看到喜迁新居,也看到被拆迁的矛盾。让我们看到新阶层的兴起,也看到失业者的背景。让我们看到生产的加速,也看到环境的危机。让我们看到人们住进高楼,也看到街巷生活的远去。让我们看到收入的增长,也看到压力的增加。总之,三十年是历史的一瞬,也是一个人的半生;改革是一场社会进步,也是每个人的生活。
我并不担心成就的叙事没有力度,只担心那些平凡的人被排出改革的叙事系统,因此愿意提醒一下,改革叙事请面对所有的人。改革并未完成,它仍然是一个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三十年的纪念不是终结,而是推动航船继续前行,哪怕终结也不仅需要单纯的表彰,何况进程中的历史回顾呢?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主任 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