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子砚:官意与民意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07:27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石子砚

  16日,有两条官方“回应”新闻引人注目,令人思量。一是针对“山西某部收费站组成天罗地网”的报道,山西省交通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视觉效果,是发帖者“把图压缩了,假如再压缩的话会显得更密”。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回应认为山西“在全国已属低收费水平。”(10月16日《北京青年报》);针对坊间“看不懂医改方案”的质疑,国家发改委官员说,普通老百姓看不懂医改方案“非常正常”。(10月16日《成都商报》)

  一边是饱含质疑的民意,一边是自圆其说甚至“合情合理”的回应,这是一个反差极大的舆论图景。这种反差不禁再一次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惑:到底是民意太盲目,公共管理部门确实被“冤枉”了,还是面对咄咄逼人的民情民意,“老道”的官意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和民意打起了“太极”?官意和民意为何总是相左?通过一种怎样的对话方式和渠道,官意和民意才能达成共识?

  以这张引起群情激愤的“天罗地网”为例,5次提案撤不掉一个违规收费站、某地210公里设置8个收费站的“万重山”、货运司机“被逼”成为公路三乱维权专家等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说明,这张“天罗地网”图其视觉效果显然不只是如公共管理部门所言,是“把图压缩”所致。民情民意的感受,是源自切身的感受和铁的事实。而公共管理部门现在轻飘飘的一句解释,显然不会为坊间公众所接受,更不会形成官意与民意的共识和对接。

  而发改委官员认为百姓看不懂医改方案“非常正常”的说法,更是“非常不正常”。既然是“征求意见稿”,既然又知道“老百姓缺乏专业知识”,如果不让老百姓看懂,又如何能征求老百姓意见?这种充满精英优越感的“非常正常”,只能说是官意和民意再一次的“擦肩而过”。

  其实,在一个正常的状况之下,我们无须对官意与民意的反差和相左给予太多担忧。官意与民意相左,也是正常现象。正视民意与官意、公权与私权差异和不同,通过公共辩论等方式来消弭鸿沟、达成共识,这种良性互动,不但有利于培植公民理性,更有利于对公权力进行规制和约束。

  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尚缺乏这样一个畅通的官意与民意的对话平台和机制。对于民意的质疑,官意只会下意识地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官方的回应,民意既没有足够的能力给予“还击”,更没有有效的机制和对话平台同官方“回应”进行“叫板”,只能通过网络等极为有限的方式进行“泄愤”。于是,一边是饱含质疑甚至是愤怒的民意,一边是“自圆其说”的回应。官意与民意自话自说,各自为战,曲调不一,公民社会中那种理性的公共辩论和良性互动的生动活泼的图景难期。因此,赋权于民,尽快建立一个制度化、常态化的官意与民意的对话平台和机制,已经不可回避、时不待我。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