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松落:没有一个台湾人不在谈《海角七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9日07:24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韩松落

  它最大的成就或许并不在此,不在于票房、奖项,而在于“没有一个台湾人不在谈论《海角七号》”,这才是这部电影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导演魏德圣的长片处女作《海角七号》自8月22日上映后,到10月14号为止,票房已破4亿台币,成为台湾最卖座的华语片,酿就票房奇观的同时,也在台北电影节、韩国釜山电影节、日本亚洲海洋影展、第二十八届夏威夷影展上有所收获,并将代表台湾角逐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因此被视为引领台湾电影重新起飞的领航之作。

  但它最大的成就或许并不在此,不在于票房、奖项,而在于“没有一个台湾人不在谈论《海角七号》”,这才是这部电影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海角七号》不是我们理解中的那种大片,它采用的其实是一种散文手法,故事更是简淡到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的海滩演唱会,需要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一个过气的日本女模特,留在当地,负责完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她所面对的,是一支临时凑起的摇滚乐队。与这个故事并行的,是借助七封信串起的、60年前因日本战败而离开台湾的日本教师和留在台湾的女友相爱而不能相守的故事。

  这貌似是一个励志故事,和《光猪六壮士》、《修女也疯狂》一样,讲述小人物在舞台上焕发光彩的过程,但若只是这样,就不会导致它被所有台湾人讨论这个结果。

  《海角七号》固然是小人物群像,更值得注意的却是他们身份多重,他们中有闽南人、原住民、客家人、日本人,他们的身份也囊括了民代主席、警察、投递员、清洁工、教会弹钢琴的女孩、月琴大师等多种身份,所使用的语言更是五花八门,所有这些人,在恒春这样一个既保持了农业社会特点、同时也是开放的现代旅游景点的小镇上遭遇,共同组成了“恒春”,也凝成了“台湾人”的缩影。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沟通、融合、原谅、理解,而为他们提供了这个契机的,是一场日本歌手的演唱会,为了在演唱会上提供一支“在地化”的乐队,不同身份来历、不同愿望的人们走到了一起,并且放弃了种族分野、习见成见、家庭内部的怨恨、各种冲突造成的误解,乃至年龄的沟壑、技艺的壁垒,最终完成了融合和理解。

  那支怪异的摇滚乐队,是这个缩影的缩影,它的成员从10岁到80岁,从台北归来的浪子到原住民交警到机修工,所操持的乐器也从吉他到贝斯到鼓到月琴到口琴,完全打破了一个摇滚乐队约定俗成的构建和配置,却奇妙地获得了和谐共处,在最后的演唱会上获得了成功,这个缩影想告诉我们的也许是,在特殊的情境下,必须以打破常规的方式,才能取得真正的融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海角七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