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汉视点:自信和开放成正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09:37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上周五深夜,中国公布了新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其中的一些内容是将2007年1月份出台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的一些主要原则固定化、长期化。

  规定的颁布,解除了不少海外媒体的疑虑。奥运会期间,中国对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尺度。外国记者在体会到这种变化的同时,也担心政策上的宽容会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结束。事实证明,对外国记者管理规定的逐步放宽和法制化,本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不可逆进程。

  在中国建国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外国新闻机构尤其是西方新闻机构在中国并没有常驻记者。世界各国民众要认识和了解中国,或通过中国出版的英文刊物,或通过有限的记者采访和回忆。这些报道所构成的中国形象往往是碎片式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外国常驻新闻机构来到中国,这种情况才逐渐改变。改革开放30年,同时也是外国媒体认识中国和报道中国的30年。30年来,中国的国家形象的确也在日趋完整和丰满。

  但这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打开了窗户,既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同时也飞进了苍蝇。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问题时仍然存在的单一化、片面化,以及采访可能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使得中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约束西方新闻机构的采访权限。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在面对外国媒体时,仍然将负面问题与政府利益挂钩,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文化冲突和新闻理念的对立。因此如何对待外国新闻机构,一直以来不但是一个新闻管理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执政水平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中国的开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过程的观察者,无论带着有色眼镜还是怀着忐忑心情,他们总是会逐渐发现中国问题的复杂和前进动力的无可动摇。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新闻走向世界。无论中国获得何种成绩抑或遭遇什么样的困难,一个完整和复杂的中国代表了东方最古老的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形象。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届政府所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

  自信,是开放的基础;开放,是自信的延续。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自信和开放,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自延安以来的执政理念。面对斯诺、史沫特莱等西方记者,毛泽东的谈笑风生,既是对于政治理念的自信,又是对于国际交流的自信。半个多世纪后,这种自信的命题同样交给了今天的国人,我们能否向世界勾勒一个开放和自信的中国,答案还在于我们的实际行动。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