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跃农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对此,我完全赞同。同时,我还要大声疾呼:停止从应届大学生中招考国家公务员。
众所周知,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胡总书记是在西部基层领导岗位上调团中央任职的,温总理也是从西部野外地质队一步步干出来的。习近平、李克强分别当过陕西和安徽贫困乡村的大队书记。而且,那是真当实干,当时身份就是泥腿子农民,他们在基层工作时,并不是作为“后备干部”下去锻炼。
而我们现在的干部,有许多是“空降”的。如派招考进入机关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锻炼1~2年(并不是进机关的大学应届生人人都去,能够提拔的才送下去“锻炼”),派在机关工作有一定级别的干部到边远地区锻炼几年。这种拿着丰厚补贴的“下基层”,有着非常明确的回机关升职的允诺和预期,有的是去时已经升好了级别。所以,他们都有被培养的优越心理和相应关照,遇人遇事就大可超脱些,不必真正投入、纠缠上矛盾。锻炼之后,或回原机关升职,或到其他大机关工作,由此,一步跨入后备干部的提拔队伍,成为不断受重用的重要“资本”。
这样的基层工作经验有明显的缺憾,弄不好就是走走过场,让任职履历好看一点。我认为,公务员队伍应该真正做到从基层选拔干部,一是从真正的村官、乡官中提拔优秀干部进入国家机关;二是从基层县市机关干部中选拔优秀者,到上一行政级别机关任职,保证上级机关有一定比例的公务员来自下级机关,来自基层;三是面向全社会各行业基层单位选拔优秀人才,使之进入机关公务员行列。公务员招考应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向全社会各行业具有真正基层单位工作经验的人员开放。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应届生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先把自己的谋生本领锻炼好,先与社会在一起,与基层在一起,与百姓在一起,了解社会之后再管理社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社会功用”上只是半成品,只有在各基层单位就业、谋生有所历练后,才是成品,才具备社会领导管理资格。要想施展公务员为社会服务的志向,就要先从谋好自己的人生开始,从基层工作做起,从基层工作中真刀真枪地“拼”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