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涛
由于“无组织纪律观念”,找“替身”参加10月17日的重要会议,重庆市奉节县25个部门的“一把手”被要求在县电视台新闻中作公开检讨,每人限时30秒。(《重庆晚报》10月20日)
这样的检讨,除了羞辱他们一把,让他们长个记性,实在是意义寥寥。公众并不很在乎他们到底有没有参加会议,我粗略地看了看网上的评论,许多网民反倒对这些“一把手”表示理解性的“同情”,而对政府的“文山会海”现象提出了批评。
全县重大项目暨乡镇“10+1”工程建设大会也许确实重要,可这样说来,又有哪个会议不重要呢?你要是敢说哪个会议不重要,哪个部门和分管领导就跟你急。县里的会议要参加,市里的会议要参加,省里的会议还是要参加;业务会议要参加,计划生育的会议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会议要参加,灭鼠除“四害”的会议也少不了要参加;单位主要领导分身无术,只得将副职们一齐搬上应付会议。开完大会不算,回到单位还要开贯彻落实的“中会”,单位班子成员要开领会意图的“小会”,领导患上“会议综合症”不算,全体职工也一起被带入会议的梦乡。
鉴于“文山会海”的痼疾积重难返,去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国务院办公厅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决定带头精简会议和文件,改革会风文风,《意见》对会议的召开次数、规模、参加人数、会期以及发言时间都做了明确规定。许多地方也曾发布类似“禁会令”的规定,但实际执行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有些会议的确有必要开,有些会议则不然。某些领导之所以将一些鸡毛蒜皮的会议开得“轰轰烈烈”,不过是进行一次权力仪式——让大大小小的部门“一把手”在台下聆听教诲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展示了权力的强大。就以奉节县的这个会议为例,我们姑且认同全县重大项目暨乡镇“10+1”工程建设大会“很强很重要”,但我看也犯不着要全县80多个县级部门、30多个乡镇都参加,像县党史办、县志办这样的单位,打死我也想不出它们与这个“重要的会议”有什么密切联系。而且,有些会议就算要开,也不一定非“一把手”亲自参加才行。官场有句俗话:“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所以,什么会议“一把手”都不能缺席。然而,有些会议的内容不过是传达精神、布置任务,由其他副职开会回去后做好汇报就行,干吗都要“老大”参加----“老大”说不定在开另一个更重要的会呢?
什么事情都要开会来布置,什么会议都要“一把手”亲自参加,会议的泛滥,我看值得地方主政者和政府部门领导深刻反思政府的“执行力”。如果政府行政高效,政令通畅,执行有力,上级通过电话指示、发文即可,未必需要会议这种铺张浪费的形式。当我们在费心费力地布置会议时,是否考虑过如何消除政令执行中的“肠梗”?
所以,面对公众作检讨的,不应该仅仅是这些缺席的“一把手”,也应当包括那些“文山会海”的制造者。他们需要向公众阐述会议的必要性,并且好好解释一下:为何减少“文山会海”、消除官僚主义作风一直办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