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东飞:新一轮宏观调控或将深刻改变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07:46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周东飞

  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数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指标是,GDP增速5年来首次告别两位数时代,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这一变化被某些经济学家描述为“突然失速”。经济下行当然是坏事,但周期本身如湖水中的波浪无法杜绝,好在政府可以进行反周期的逆向调控,以期使经济尽快返回上行通道。

  通俗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就是一辆由出口、消费和投资拉动的三驾马车。政府作为驾车人,一手缰绳一手鞭子,控制着三者的方向和动力。作为调控工具的缰绳和鞭子,实际上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接下来的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必将适应当前形势,出台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同样没有太多悬念的是,在出口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刺激消费和投资将是调控的重点。在用足货币政策的同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将登台演唱主角。

  正如灾难可能回报以进步一样,力图走出经济困境的新一轮宏观调控,极有可能成为改变中国的一次契机。它或许首先表现为经济发展模式的更新,但不会局限于此,而是由此进入更为深远的层次。这一点,比猜测调控措施本身更加值得关注。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早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已经在这个方面进行过尝试和努力,但上一轮扩大内需的实践并不让人满意。这种未竟其功的局面,与其说是主观意愿发生了偏移,不如说是客观现实使然。1997年之后同步实施的扩大投资政策,一度使经济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此后出现的加入WTO等利好,使中国迅速返回依赖出口的路径。更加本质的问题还在于,尽管中国民众素来不缺乏储蓄的传统,但长久以来他们手中的钱财并不敢放心地用于消费。过于昂贵的医疗、教育、住房价格,扼杀了政府扩大内需的希望。此番宏观调控恰逢医改、教改启动和楼市深度调整之际,政府如何行事不仅关乎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将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产生深远影响。

  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方面减税以刺激消费扩大生产,一方面增加预算赤字加大投资力度。减税是经济调控手段,也是利益分配的机制。中国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分配财富不均的问题,政府从GDP中获取的税收增加过快,而民众的薪酬却增长缓慢。减税对个人来说是增加收入,对企业而言是减轻负担,政府从金钱损失中获得的将是更健康的利益格局。政府在动用财富储备之外,尚可通过发行国债的办法用于投资,问题在于投资的方向。防范产能过剩的办法,是将公共投资更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突出缩小城乡差别的效用。消除城乡差别将造就一个辽阔的城乡一体的市场,也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无权利差别的公民社会。

  中国长期处于高增长的状态,使得相当一批问题难以找到下手整治的机会。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提出了不只一年两年,相关部门一再宣布将择机进行相关改革。经济减速带来资源价格回落,油价改革不可再失良机。这不是全体纳税人计较巨额油价补贴的问题,而是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如果没有此番经济发展降温,以中国经济对于石油等资源的高消耗,增长也无法长期支撑下去。这是一个让经济喘气诊疗的机会,也是一个顺势治理垄断等社会症结的重要节点。高度狂奔的赛车需要进入维修站保养,下一轮宏观调控也不会是仅仅刺激经济增长的单向思维。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