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光木:成品油价格不是学术和民意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2日07:2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作者:徐光木

  就在国内成品油批发价节节下跌、各方都在为如何“出货”绞尽脑汁之时,中国最大的成品油销售企业中石化终于也按捺不住,下调了大区公司的内部调拨价。而此举距离中石化上一次上调调拨价仅仅过去一个月。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将下调的信号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把中石化下调内部调拨价看成油价下调的信号,无疑过分乐观,原因是:其一,调拨价与成品油零售价有关系但并无直接关系;其二,有一种说法,我国从国外进口原油的价格与现在期货价格有2个月左右的延迟,虽然目前油价跌到了70美元以下,但国内进口原油的价格依然是8月份国际油价120美元的水平。

  众所周知,我国的石化巨头向来保持着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那就是成品油零售价格的跟涨不跟跌———在国际油价节节攀升的时候恨不能同步跟进,而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时候反应却异常迟钝,其“理论依据”就是: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之间有两个月的延迟期。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国际油价飙升的时候国内成品油价跟风上涨是时间问题、主观问题,而国际油价一旦“熊”起来的时候,国内成品油价的跟风下跌却是“学术”问题甚至民意问题。不要说国内民众的期许,民意推动难以奏效,甚至连“业内人士”都只能通过内部调拨价的变动来分析成品油价的涨跌。表面上看,这是“业内人士”的非“业内”,实际上更是成品油价的不公开透明,被石油巨头几近垄断所致。

  在任何时候,成品油价都不应该是学术问题,而应该做到与国际油价及生产成本保持一致,应国际油价之风而动;在任何时候,成品油价都不应该是民意问题,不能因为因应民众的强烈要求才缓缓挪开跌价的步伐,应该考虑的仍然是与国际油价及生产成本保持一致。现在,国际油价已经从最高峰时期的140美元/桶下降到70美元/桶,国内石油巨头却迟迟难见跌价动静,实在是匪夷所思。

  以中石化为代表的垄断企业的不成熟主要表现为赢利能力的不成熟,而赢利能力的不成熟主要表现为赢利手段的简单粗暴和与民争利,而非通过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去降低企业成本。

  国内成品油价什么时候不再是“学术”和民意问题了,石油巨头的核心竞争力和公信力,才可能上台阶。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成品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