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孙立坚:促转变和保增长之间的折中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2日07:23   上海商报

  作者:孙立坚

  摘要 最近国务院十项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反映了中国政府意识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它们可以被视为“促转变”和“保增长”两种思路的折中。

  对于近来经济增长明显放慢这个事实,学界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逆转的一种可喜表现。那些高排放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在这轮市场优胜劣汰的调整中被扫地出局,因为这些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是消耗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未来资源,透支了我们下一代经济增长的空间,所以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济增长下滑是必然的结果。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增长放慢是中国经济对自身结构调整和外部输入性通胀的承受能力疲软的表现,他们担心那些依赖价格竞争的外向中小型企业的破产倒闭蔓延会恶化就业形势,更担心宏观调控对市场效率的负面影响——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的民营经济,因为抗不住成本负担而退出市场,而那些国有垄断企业受到政策保护,抗风险能力“强”,从而市场份额又开始逐渐升高。这种“国进民退”现象不利于市场活力的发挥。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它正确的一面,但是,不管是考虑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还是考虑市场效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都是保证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以下是我对国务院最近提出的十项刺激经济发展措施的解读。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扩大补贴范围。这一政策立足于中国经济消费增长的动力可能来自具有强烈消费愿望和消费空间的广阔农村,如果能保证农民的收入,就有可能创造不可忽视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发挥发达国家没有的“后发优势”。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从扶持中小企业做起,鼓励创新,不仅是为了保证就业,而且也关系到我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发展空间。

  提高服装、纺织等出口退税率,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纺织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不仅可以创造就业,而且也让全球消费者分享国际贸易利益所需要我们做出的贡献。它是对发挥中国经济比较优势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加大投资力度,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为了促进内需,我们要加大投资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快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在出口方面,我们要认清形势,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否则中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将把中国经济带入通缩的境地。

  控制价格上涨,抓紧能源资源的价格改革。在目前中国产业结构没有质的变化的时候,外汇流入依然有可能增大我们流动性过剩的风险。暂时让我们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去思考调整我们油价补贴所带来的不利的后果。

  推进节能减排,落实节能消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这一措施对可持续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如何保证中小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至于让他们承担过大的成本,政府在其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抓好财政增收节支,保障民生支出。中国民间消费能力的疲软很大一个原因来自于他们的后顾之忧。所以,如何减轻大众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支出负担,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共投入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加强金融监管,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控制国际货币主导权的美国爆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大海啸,新兴市场受到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要保住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也要提防资本流出吞噬我们救市的成果。

  做好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扩大和创造内需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希望我们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如果我们没有最基本的安全底线,那么无论规模怎样庞大的内需和供给都是站不住脚的。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付居民购房。今天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中国经济活力的复苏,而且也关系到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关系到民生的问题。问题错综复杂,缓解风险压力,寻找释放渠道将是今后政府金融监管中一个非常吃重的任务。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宏观 经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