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耕身
十一长假之后,浙江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法国考察称病不归传言纷现,同行企业家被要求“不要乱说话”直至“不要说话”。杨湘洪事件发生后,温州机关单位掀起一场收护照的运动。对流布于社会的种种说法,当地一位官员称,目前在温州,能够准确知道该事件内情的人估计还没有。温州市纪委副书记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省管干部的消息在我们这里是一片空白,我也不知道任何消息。”
先带队考察,再独自离队,最后称病不归。就这么简单。假如真像报道所说,杨湘洪未按期归国之事,与曾任温州市副市长、于2003年4月20日在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期间逃到国外的杨秀珠有关,则杨湘洪无疑也开创了一个“贪官外逃”的新路径,进而提示各级纪检监督部门怎样去亡羊补牢。毕竟,在贪官外逃已俨然成为制约中国反腐的瓶颈之当下,如何使他们逃不出去才是根本之策。当然,杨湘洪是否贪官,并无定论,或许他真的有病,所以不归。但为何相关部门对此却又讳莫如深呢?
身为区委书记,无缘由去职已达20天之久,且坊间舆情汹汹,而相关部门对此依然“一片空白”,“无可奉告”。怎么看,这都是一件让人奇怪的事情。我们大都已接受了将官员等同于“公仆”的说法。那么既然仆人走丢了,好歹也得让主人知道一些内情,明白一些所以吧。
连杨湘洪是否真的有病也是莫衷一是。报道中,杨湘洪在鹿城区委的同僚一致的说法是,“杨书记是腰椎间盘突出,这是老毛病了。”然而一位长期在一号楼门口巡逻的保安说,他最后一次看到杨湘洪是国庆节前三四天,“杨书记精神很好,看不出有什么毛病来。”但这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杨湘洪真是病重难归而非托病不归,相关部门似不必讳莫如深,更不必对同行企业家下“封口令”。
温州市纪委官员说:“杨湘洪是省管干部,有关他事情的权威消息,应该在省里。”这句话更让人不明所以。杨所谓的“省管干部”身份,其实是在2004年7月,经浙江省委批准,其担任温州市鹿城区委委员、常委、书记。这是否意味着,干部一旦“省管”,其信息在本级纪委部门就可以“一片空白”,其行状就不必受本级纪委部门监督了呢?似乎不是这样,因为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纪委要对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的常委、委员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负责人进行监督。
每一件表现得异常奇怪的事情,都应当有合理的解释,这才是民主政治之常态。对此类事情,有关部门首先要做的,是使民众知情,而不是遮遮掩掩,刻意使公共事件神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