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10月22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0月22日发表社论说,有不同意见,陈情、请愿、抗议都是民主常态,但是,因为有不同意见而出手打人,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来台参与学术会议,一路行来屡遭呛声,他自我解嘲是台湾民众给他“特别热情的欢迎”,遭呛者都能以如此心情面对台湾民众的不满情绪,很遗憾的,民进党地方民代竟煽动支持者如影随形地抗议,甚至嚣张到动手打人,跃上公务车践踏泄愤;民进党中央公职更以尖刻的言词指来者是“敌”,如此行为已经算是客气的了。没想到,台湾“民主”走到今天,“执政”过的民进党人,还能如此理直气壮地自认打人有理。
社论摘录如下:
民进党从创党伊始,最痛恨被批评是“暴力党”,我们也不相信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个别事件”就是民进党的本质,然而,这些反复发生的事端,从不见民进党领导阶层有效约束,甚至纵容公职激化民众情绪,以攫取一己一党之政治利益,尤其一○二五游行在即,作为政党的领导者,岂容社会仇恨情绪因为这些无耻政客的政治动机,一再渲染、扩散?
说来讽刺,张铭清遭殴的地点是在全台首学的府城台南孔庙前,孔子教化为何物?打架纷乱的同时,正有一队小学生鱼贯进入参观,吓得孩子们左闪右躲,民进党人想过没有,这是什么扭曲的教育示范?民主讲究的是数人头,不是出拳头,执政八年了的民进党,难道还学不会民主的真义吗?
民进党对马政府的两岸政策有强烈反弹,大可在“立法院”、甚至街头游行,冲着马政府呛声,拿来台参加学术会议的张铭清当沙包,不是莫名其妙吗?除了彰显民进党人的粗鲁,还能达到任何目的吗?把台湾民主、台湾形象踩在脚底下的无礼无文行径,能叫爱台湾吗?
民进党中央公职面对基层激昂失控的行为,无力阻止,竟还认为对方是“敌”,打人的行为“算是客气”的了。大陆是不是“敌”,或许台湾社会中还有若干不同见解,但是,不要忘了,海峡两岸已经和解多年,两岸在国际“外交”场域的竞争,用的也是文明人的方法,即使民进党执政,搞出“烽火外交”,用的也是钞票而非大炮。更不要忘了,两岸的冰融气氛已成,五二○之后,民进党籍的云林县长苏治芬还登陆推销台湾水果,不要说对方待苏县长为上宾,至少客客气气,没拿出拳头唬人。
马政府的两岸政策是快是慢,政商界和基层社会,或有不同见解,但是两岸交流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甫辞世的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过世前,最遗憾的就是两岸交流速度,远远在企业竞逐世界竞争力之后。若非前“总统”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台湾产业发展或已进入新的里程碑,两岸交流从李登辉执政后期到陈水扁执政八年,足足停滞了十数年之久,这十多年来,两岸民间互通的脚步却从来没停过,马政府就任以来,做的是政策松绑,即使马政府不做,民间也不会拖延等待,只是让政府管理机制更难上正轨,难不成,民进党人真要两岸人民互为敌人吗?尤其是,当社会普遍期待开放大陆观光客能更有效提振台湾经济之际,民进党激进支持者的待客之道,不是吓跑台湾观光的客人,而是吓跑台湾经济复苏的可能契机。
已有执政八年经验的民进党到底深刻检讨过没有?贪污和无止尽的族群动员,正是台湾社会最厌恶而唾弃民进党的主因,过去八年,因为扁政府的操作,让社会仇恨升高到难以弥平;扁政府下台了,却还让陈水扁为了扁家弊案解套,扩大深绿动员,激化对立情绪,硬生生摧毁一个曾经深受民众期待的“本土”政党的本质,民进党却还无知无觉地陷入打架政党的恶性循环。
八年多前,民进党赢得“总统”大选,靠的并不是拳头,而是理念;民进党如今失去政权,难道连理念都丧失了吗?失志者必须奋励图强,如果民进党还想重新站起来再出发,请记得:台湾,已经是一个文明社会,拳头打不出道理,仇恨情绪不可放任蔓延,请回到那个曾经被人们深切期待、讲理的民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