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西:国有银行股改在金融海啸中收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08:14   上海商报

  作者:阿西

  摘要 今天的市场证明了当初我们引进国外战略投资人是明智之举,国有银行改革的亮丽业绩是对充斥二级市场的贱卖论的最好回应。

  国务院常务会议2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这意味着中国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将于全球金融动荡中完成收官。

  中国银行业半年报交出了多份亮丽的成绩单,工商银行用自己上半年的经营数据表明:继2007年曾高居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后,它又成为世界最赚钱的银行。这成绩来之不易,而市场则对这个业绩充满怀疑。

  但怀疑推不倒现实。如今国有银行的改革,应该可以以现在的业绩、以现在对抗经济周期的能力,来回答一些缠绕很久的疑问——其中最响亮的就是“贱卖论”。

  贱卖的说法,起源国有银行改革之初进入的国外战略投资人,在市场价格高峰期套现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国有银行被贱卖一时盛行:为什么会以比市场低的价格引进战略投资人?这个问题当初就不难回答,今天就更容易回答了——假如国有银行今年才着手引进战略投资人的话,试问在全球一片萧条中,人人自顾不暇谁肯投入?即便有人愿意,要打多少折扣?全球资产价格都在爆跌,该怎么给中国的银行定价?

  如今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萧条中“独善其身”,这证明当初改革的步子迈对了——如果拖到现在,恐怕就不是贱卖了,而是根本卖不出去。

  农业银行当时因为历史原因,承担了过多支持农业基本建设的政治负担,稍慢半拍,目前的股份制改造完成,还没有开始引进战略投资人,但贵点卖的资格,在我们银行业绩大幅提高的基础上,我们是有谈判筹码的。我们还可以惊喜地看到从中、建两行注资资本金用225亿美元,到工行的150亿美元,再到负担最重,资产在5年前被认为最差,经营区域最不理想的农行的只注资190亿美元。你可以发现,中央在填实资本金上,使用现金逐渐减少。加上这期间美元实际不断贬值的计算,中国银行业改革,无论如何都谈不上贱卖。它们内在资产价值也在不断提高。经济周期的波动,无法掩盖这个事实。

  当初引进战略投资人,还有一件备受误解的事情。就是有人质问:为什么不引进国内企业和投资人,比如民营企业,比如直接发IPO给普通老百姓?这话看上去讲平等讲民生,但在专业上却有很大的误区。

  首先,出售这样上规模的资产,不能像日常交易那样简单。它肯定是大宗交易,需要有和国有银行资产规模相适应的机构投资人,还需要有对改善银行经营有帮助的团队。别说5年前,就是在今天,国内的民营企业,又有多少可以做到以金融为主业的?如果面向大众出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销售完成?全世界也没有引进战略投资人是靠IPO发售的先例,都是合适机构对合适机构进行的交易。何况当时我们对商业化银行的运行模式还缺乏管理经验,也有以市场换技术的要求。基于此,引进当时国外比较好的机构是首选,这点在专业上不容怀疑。

  其次,当时的国有银行并不像现在这样被市场看好,也不像现在这么有能力拿出好的经营成绩。当时被视为只会做存贷差的中国银行业,是不被认为有市场竞争力的。它们被市场看到的最大优点,也许就是隐含着国家信誉。而这个信誉又背着沉重的负担——就是不能市场化运作,行政机关作风严重。拿这样的银行和世界其他先进经济体成熟运行了上百年的银行比较,高下立分。其三,当时国人的金融理念也很落后。1988年深圳成立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当初曾邀请当时改革先锋、被报告文学家陈祖芬写为《孙超现象》的孙超入股,他却没有加入,理由是不懂;后来民生银行成立,发起股东也曾经几经变化。别看去年金融股在二级市场十分吃香,但有谁知道,那些没有上市却被热捧的地方商业银行,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地方政府要花多大力气才能动员到参股者呢?所以,拿二级市场的价格说什么贱买贵卖,除了哗众取宠,是没有财务常识和操盘经验的外行话。

  (作者系上海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