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冰:保中国制造既要少取还需多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08:25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作者:徐冰

  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宣布,将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番调整共涉及3486项商品,占到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6%,为中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出口退税上调。

  但退税规模的庞大是否同时也意味着退税金额的庞大?似乎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次上调幅度不仅低于业界预期,即便是占比最大的纺织、服装行业,据有关人士匡算,1%的上调幅度,也仅仅意味着大体76亿元的退税———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无法阻止出口的不断下滑。

  显然,此次退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它仅仅表明了一种态度。而实际上,在目前全球经济环境下,更大规模、更大幅度的退税,都未必能改观中国出口的窘境。同理,退税率的不同,尽管明白无误地表达了针对不同技术含量企业的不同政策导向,但寄望以此调整出口结构,却也是不现实的。此番退税最有价值的作用,不过是期望减缓一些中国经济下行速度。

  一定程度上,这样试图为经济减速而“减速”的努力,透露了目前国内经济政策的困境。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目前还很难准确预判———底部就在眼前,还是遥遥无期?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答案。说到底,形势不明朗,抑制了出台更为强硬的刺激经济计划的努力。

  一个突出的表征就是,我们只知道国外糟糕的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击,却很难找准挨打之处———出口应该例外,因为出口与国外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相反,此前屡屡招致怨言的中国银行业的低国际化程度,于今竟然成了躲避国际金融风险的一个优势。

  如此哭笑不得的经济结构,使得即便大规模救市,都难以找到下手之处。而经济处于危境却又是举国上下的共识,于是至今,中国式的救市毫无例外地保持了“维持”“维稳”的行事方式,就算是得到明确信号的救房市,各地有所把握的措施也只是从交易环节上“让利于民”,成规模的直接投资远未形成气候。

  但这样的救市,充其量仅是“刺激”疗法———“少取”而已,实质还是靠企业自己挣扎。从企业那里少拿点,并不完全等同于支持企业。在当前的情况下,市场自然需要“少取”,但更需要的,恐怕是“多予”———直接给市场以政府资金支持。目前,为了刺激投资,传言一个“万亿保障性住房基金”方案正在酝酿出台,无论此方案会否最终出笼,其刺激经济的思路显然有别于目前“少取”式的救市措施。(作者单位:中国经济时报)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