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万亿启动保障房落实面临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09:13  新京报

  新京报社论

  今年初,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酝酿以万亿基金启动保障性住房市场。由于一些部门有不同意见,方案一直处于研究当中。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基础行业产能全面过剩,政府投资势在必行,上述方案可能出炉。(昨日《第一财经日报》)

  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可收一箭三雕之利:如果经济下行,产能过剩,政府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应急之策,保障性住房属于政府投资的公共产品,可以解决高房价与民生之间的落差,保障低收入人群有公益住房;保障性住房居住者虽然与商品房购买者消费需求不同,但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边房地产价格,防止出现过大的房地产泡沫。

  保障性住房难就难在资金来源。按照建设部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26.8万户家庭通过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解决了住房困难。然而,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有400万户,如果扩大到低收入家庭,总共有近1000万户,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5.5%。到2006年底,全国还有145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让1000万个家庭“居者有其屋”,绝非轻而易举之事。2007年全国计划安排廉租住房资金达到79.4亿元,超过2006年之前廉租住房资金的总额,这样的建设资金已经需要中央政府动用强制力量,如果建设资金加倍,为保证落实效果需要克服不小的困难。

  而按照目前设想,全国社保基金拿出两三千亿元,国家财政配套2000亿元,再加住房公积金及配套的银行贷款,组成万亿基金,用来加速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一举解决保障性住房经费不足的难题。

  建设保障性住房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动力,二是效率。

  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实行公益原则。住房价格与各个城市中位以下的收入挂钩,肯定不能是暴利行业,而全国社保基金一直强调社保缺口大,如今出资为保障性住房买单,是否有实力应对。

  财政部公告显示,中国9月份财政赤字为732亿元(107亿美元),高于8月份的188亿元。9月份财政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11.6%,至人民币4949亿元;当月财政收入增长3.1%,至人民币4217亿元。虽然从总体来看,我国赤字规模仅在0.3%左右,但财政收入下降将使财政部对于各项支出持谨慎态度。

  银行方面除了政府兜底的政策性银行之外,如果不进行利率限定,有多少银行愿意加入基金?保障性住房的价格制订过高,将失去保障本义,如果以公益为主,社保与银行的收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效率是另一个难题。目前保障性住房资金各地政府是大头———地方财政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净收入要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一些地方为了节省用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布局不合理、效率缺失的难题,如被保障者不满意、保障住房集中区黑灯瞎火,或有人住保障房开宝马车。如果动用上万亿元资金,如此大项目由谁建设、由谁监管,地方政府与基金所有者的责权如何分配,都需要事先理清。

  保障性住房建设理应大力推进,好事应该做好。在制订政策之时,有关方面应着眼于资金的分配与高效使用,建立健全监管体制,让建设者、购买者与出资者体验到公平、效率与善意。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