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国庆
美国媒体重奥轻麦,其实也正是民意的反映。毕竟,民意的支持和认可,也是媒体生存的基础。
这场美国大选的结果,其实从媒体的倾向性来看,早就有一个归属了。从支持率来看,奥巴马只领先麦凯恩8个百分点,但从媒体曝光度和支持率来看,奥巴马远胜于麦凯恩。
从历史上看,大众媒介在美国选举中向来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百多年前,克利夫兰更是在普利策的《世界报》的支持下入主白宫。如今,美国电视网覆盖了99%的家庭,广播电台、报纸、杂志及互联网则渗透美国所有的社会阶层。事实证明,这些媒体报道的内容及倾向是影响选民的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
在本次大选中,媒体的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奥巴马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并拥有较大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媒体的青睐。麦凯恩阵营曾多次抱怨,美国媒体对麦凯恩不公平,比如:受人敬重的《纽约时报》已“百分之一百五十”地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政治周报》系统地汇集麦凯恩失言语录,就此质疑他是否因年事已高,思维不再清晰;奥巴马的外交战略文章得到《纽约时报》重点推荐,但麦凯恩却遭到《纽约时报》退稿;美国CBS、NBC、ABC三大电视网新闻主播横跨半个地球跟随奥巴马出访中东,并全面报道,而麦凯恩出访,许多媒体甚至连记者都没派……
这一切,都造成了三大后果。一是奥巴马的形象清晰而正面,许多选民对他了如指掌,也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二是奥巴马的政策主张,较多获得积极评价,在选民中形成了奥巴马具有改革精神,有能力改变现状的印象。三是麦凯恩的一些弱点却得到“重点宣传”,使一些中间选民对他产生疑虑。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则是布什政府糟糕的表现,以及麦凯恩对布什政策的追随。以《纽约时报》对麦凯恩退稿为例,奥巴马一贯反对伊战,无论是从伊拉克撤军、重点关注阿富汗,还是誓言拿下本·拉登的主张,都有民意基础,也容易得到媒体认同。相反,麦凯恩在伊战上的一些主张,就令人想起布什的立场,无论是《纽约时报》等媒体,还是求变的选民,都会感到别扭。
这其实也正是民意的反映。对媒体来说,它一方面需要坚持自己的新闻传统,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另一方面,也需要照顾民意,很难违背民意而动。毕竟,民意的支持和认可,也是媒体生存的基础。这就使得美国媒体不可能不带有倾向性去进行选战报道。
奥巴马显然意识到这点,同时,奥巴马的许多理念契合了时代心理,而他超脱、自信和亲民的姿态,更吸引了那些渴望变革的知识分子、媒体和广大选民。奥巴马如此受推崇,不但放大了麦凯恩的不足,淡化了麦凯恩的优点,也影响了大选的走向。
□张国庆(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