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慧俊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25日公布新一轮检测三聚氰胺的结果,有2个样本不合格,其中包括大连生产的“佳之选新鲜鸡蛋(特大装)”,是香港首次发现鸡蛋含过量三聚氰胺,百佳超市随即全面撤架。
据媒体披露,光是为保证奶制品安全,质检部门已派出5000多人24小时驻厂监管。如今鸡蛋出了问题,面对全国这么多养鸡场,质检部门还有多少人员可供调度?倘若鸡蛋之外仍有出头之鸟,质检部门的弓箭手们,是否还有挽弓的力气?
笔者认为,不能因为奶制品出了事,就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奶制品上面,“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会使检查人员疲于奔命,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三聚氰胺混入食品。只要检测机制得以完善,派往厂家5000多人员其实是可以撤回的。省下的人力可以从源头着手,将三聚氰胺的藏身之地全部打扫干净。既然香港方面表示,可能与饲料有关,质检部门不妨顺着这个线索,把所有的动物饲料检查一遍,然后顺藤摸瓜,将受污染食品清出市场,掐断其通向餐桌的道路。
在挥出利剑的同时,质检部门还应及时公开所有必要的信息,请公众注意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给三聚氰胺食品以可乘之机。事实一再证明,信息透明是消除恐惧和谣言的不二法门。或许是出于保护生产者的考虑,有关方面对公布黑名单总是慎之又慎,但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公众的怀疑情绪,进而削减购买的动力。为公众的健康着想,信息公开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产品,因为“失去的价值可以重新创造,失去的生命则难以挽回”。当三聚氰胺采取分进合击式战术走上餐桌时,考验的已不仅是质检部门,还有各相关的部门的协同能力。在接下来的检测中,笔者希望:鸡蛋里挑不出骨头,也千万别挑出三聚氰胺。
杨慧俊 (河南 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