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平仁:供暖涨价政府也该晒晒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07:03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石平仁

  供暖目前在各地基本都是相对垄断经营,因此,企业内部成本约束并不强硬,如果政府对这项民生事业再缺乏“负担”,那么约束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动力也会严重不足。不断涨价、胡乱涨价,就一定成为此类领域的必然。

  供暖季马上来临,老百姓都在盘算今年要缴多少取暖费。涨,眼看无可避免,最郁闷是公众喊了多年的“成本公开,价格透明”也如石沉大海,根本没个说法。

  当然,也有所谓“听证”,但前两年给大家那点儿幻想,早被“听而不证”和“逢听必涨”的现实击碎,没人真拿它当回事了。特别是今年在煤电、人力等普遍涨价的背景下,可以料想企业的叫苦肯定更加理直气壮。但是,请问:供暖企业所谓“成本”,具体构成是怎样的?哪些因素涨了,又有没有缩减的部分?企业总拿如何如何“消化成本”说事儿,能列出具体举措和数据吗?最关键的是,一系列决定价格的关键信息,是企业自说自话,还是有值得信赖的机构进行了全面审核?进一步追问,如果物价等部门进行了审核,又为什么不能向全社会公布相关内容?是不愿意公布,根本公布不出来,还是害怕公布后遭遇更多质疑?

  我们知道,无论是听证代表还是人大代表,目前都“问”不出供暖企业一本清楚“账”来,这就难免让人生疑:不拿出有说服力的资料,仅仅提出一个“涨价路径”———成本涨了取暖费也要跟着涨,这样的逻辑合理吗?

  然而,这些追问已被证明是完全无力和无用的。试问“人大”都问不出答案的问题,公众和媒体又能如何,不过老生常谈、聒噪烦人。人家根本不会理睬我们。

  那么只好来说说供暖涨价以后的问题。

  今年关于供暖的报道,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各市政府控制涨价幅度的努力。比如石家庄今年的涨价幅度远远低于首次听证时公布的方案,肯定是会被当作一件大大的“善政”来颂扬。

  确实,政府能够看到民生艰辛,能够重视百分之几十这样的涨价幅度,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幅度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态度是非常科学务实的。不过,如果仅仅拦住企业的提价冲动,恐怕还难以拯救那些挣扎于困顿饥寒的民众。

  必须看到,对于供暖涨价这件事,是存在所谓敏感人群和不敏感人群区别的。敏感的,是那些下岗的、个体的或者单位“不强”的;而不敏感人群,主要集中于公务员和效益保障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对此老百姓的判断朴素而准确:暖气贵不贵,全看“暖补”到位不到位———暖补高,价格翻番也不贵;暖补少甚至没暖补,涨10%也能影响吃饭。由于暖补的情况不同,本来是公平的价格,也可能由于边际效应的差异,而造成巨大的社会不公正。因此,为保持社会的公正和谐,政府“控价”只是手段,保障这项公益事业的最终效果,才是根本目的。

  现在,企业在成本推动下不得不涨价,政府要回应其需求,更要首先感受和承担民生压力。换言之,需要“消化”涨价成本的,不仅是供暖企业和居民用户,同样包括各地政府。北京等城市论证再三,不得不放弃涨价方案,改为财政巨额补贴供暖企业,正是意识到这种特殊“商品”涨价,在民生的“终端”将会产生强大的福利落差,并最终影响社会公正。

  供暖目前在各地基本都是相对垄断经营,因此,企业内部成本约束并不强硬,如果政府对这项民生事业再缺乏“负担”,那么约束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动力也会严重不足。不断涨价、胡乱涨价,就一定成为此类领域的必然。相反,政府改个别群体补贴为公益事业整体补贴,不仅能够严格控制涨价对民生“终端”的影响,更积极的意义在于促使政府以合理合法的行政、市场手段约束企业经营,实现公共福利事业的“效益-成本最优”。

  不知道各地政府,愿不愿意晒晒自己在这方面的积极贡献?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供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