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肖余恨:怎么封住记者的嘴就会无事了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08:41   珠江晚报

  作者:肖余恨

  尽管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但像发生在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的大规模、超规格地向"记者"发放封口费的壮观场景,还是让人"巨震":据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十多间办公室,坐着一群群正在闲聊的"记者",过道上挤满了排队等发封口费的人!经现场观察,记者戴骁军发现,前面经过两道登记程序后,三楼办公室还有一群人围着一张办公桌再次登记,然后拿着纸条到另一间办公室"办事"。来访者依次履行这道程序。在另一间办公室,他见到了听闻已久的"封口费"发放现场,"众人排队,一人点钱"。

  针对这个现象,记者用了一个词——叹为观止。确实!那满满登登的几间屋子等着领封口费的"记者",怎么看怎么像爬满橘子的蛆虫。

  大凡涉嫌瞒报的,其背后都有这类"记者"黑色的身影。仅就近期披露的,就有山西类烦山体滑坡事故、河北尉县煤难,等等。这尚且是诸多瞒报事故中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未经披露的瞒报事故,不知凡几。在山西,带血的煤矿中,其成本里就有封口费一说,每吨50元。在煤老板眼里,"记者"就是乞丐,只不过是"端着新闻饭碗的丐帮"而已。这种既恨又怕又看不起的心情,显然是基于实践体验。这些"记者",既得罪不起,又并不可怕,只须花钱收买即可。"记者"的形象,已经沦为给一根骨头,就可以打发滚蛋的"狗",当然,这些"记者"已经从社会的"看门狗",沦为没有脊梁的赖皮狗了,没有任何操守可言。曾有人披露,一地一旦发生负面新闻,"记者"往往奔走相告,"钱多,人傻(吓傻了),速来"。果然就有另外的"记者"结伴而往,绝不会空手而归。这已经成为社会一景!

  当然,包括矿难在内的诸多负面新闻,之所以能够被隐瞒得了,并不完全是"记者"的功劳,"记者"只是其中一个并不太重要的原因,关键是社会监督机制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失职,其中甚至有当地的宣传部门居中协调。此外,如果把"记者"的嘴堵住,信息就没有了出口,矿难之类的负面新闻就无法传播,那么,至少说明,我们的信息传播渠道,还是比较狭隘的。只不过,本应该起到监察社会责任的记者,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弃了责任,牺牲了操守,助长了这股瞒报浊流。"瞒报现象"自然需要有关部门深刻反思,但记者的失职、同流合污甚至主动配合、以权(知情权、监督权)寻租,而不能不令新闻界深刻反思。

  最让人不安的是,将"记者"的嘴封上,信息就不会扩散出去了,这其实更加危险。一旦当某媒体与利益集团结盟,那岂不是想造什么舆论就造什么舆论,想怎么指鹿为马就怎么干了吗?网络传播?可以指为谣言;向有关部门举报?效率肯定也不高。正因为"他们"有本事摆平之一切,才下大力气来封记者的嘴。

  难道,这正常吗?想想都觉得让人心里发冷。

  作者系资深评论员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