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涂志刚:很好猜的茅盾文学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09:08  新京报

  作者:涂志刚

  我忽然明白我对待诺奖和茅盾文学奖的态度为什么会那么不一样了。关心前者,是因为充满悬念,而不关心后者,也只是因为正确的事情往往有点没劲罢了。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那天,我眼巴巴地等在电脑屏幕前面,每30秒刷屏一次,然后兴奋地在第一时间向大家播报“勒·克莱齐奥”这个名字,而才过两个星期,朋友告诉我茅盾文学奖出结果的时候,我却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声,“哦”。

  我不知道这样把诺贝尔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放在一起谈论,是不是有什么不妥,毕竟,这两个奖项是如此不同:前者还没有颁发给中国人,后者只颁发给中国人;前者一年给一个,后者要四年才给一次,不过一次会给好几个;前者的得主我们都没怎么听过,书也卖不动,后者么,即使真的有我们没听过的书得奖了,之后也会卖得很好……

  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同之处实在太多了,多到我不但说不完,似乎也说不清楚。不过我想,在所有的区别之中,二者之间最大的那个不同,是很清楚的:诺贝尔文学奖没法预测,博彩公司每年都要为此丢尽颜面,而茅盾文学奖不一样,每一次,大家总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尽管这些猜测只是小范围流传。

  在这里,我想分析一下造成诺贝尔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简单说起来,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除了文学水准之外,诺奖评委们天马行空,每年都根据不同的取向来选择获奖者,所以博彩公司根本无法捉摸;而茅盾文学奖则不一样,它考量包括文学水准在内的所有因素,最后只选择那几本最“正确”的书。所以,不用等颁奖那一刻到来,甚至从一本小说写就的那一刻起,业内人士就会知道,它是要得茅盾文学奖的,如果没有得到的话,那只可能是因为有一本书,比它更“正确”。

  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我对待诺奖和茅盾文学奖的态度为什么会那么不一样了。关心前者,是因为充满悬念,而且还挑战自己的阅读面,而不关心后者,也只是因为正确的事情往往有点没劲罢了。不过这是闲话啦,我还是先来看看,今年评出来的,这4本正确的书吧。

  首先是《秦腔》,它的正确,在于“厚重”,至于乡土啊、历史啊、变迁啊之类的形容词,自然也都代表着正确的价值观。其实在这届文学奖的提名名单里面,和《秦腔》类似的作品并不是没有,但如果用“厚重”这个天平去量一量,那么抱歉,得奖的,只能是《秦腔》了。

  《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小说,首先它是迟子建写的,写的又是民族题材,也许迟子建原本就没有竞争对手。《暗算》当然是因为畅销,而且还足够主旋律;至于《湖光山色》么,那当然是因为这部深刻反映现实的杰作太默默无闻了。

  我想,茅奖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大概也就是在事前根据正确原则猜测获奖者,然后在事后验证并自得于自己的判断吧?当然,这样的游戏,只在文学奖这一现实,至于小说本身,我想说的是,我其实很敬重贾平凹的小说能写得那么辛苦,麦家的小说能写得那么好看,还有,我同样敬重周大新和迟子建这两本书的寂寞氛围。甚至我觉得,这一次,说不定茅盾文学奖真的拯救了一本优秀的小说,谁知道呢。

  □涂志刚(北京 书评人)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