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清:中国作家何时才能进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09:45  深圳商报

  作者:李清

  在这获奖的四部作品中,当下城市题材的一部也没有。评论家陈晓明指出,中国作家写城市一直不成功,“都市题材对中国作家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

  或许,一届的评选结果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我们看看上一届“茅奖”,获奖的五部长篇小说也没有一部属于都市文学范畴。看来,都市题材、当代题材的创作,确实是中国作家的一块“软肋”。那么,一直在乡村“游走”的中国作家,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进城”呢?

  乡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主流,对陈晓明的这一说法,大家应该没有异议。评论家李敬泽也分析过,中国文学传统强调文以载道,这“道”长年植根于乡村,厚重、历史感、宏大等名词“天然属于农村”。可是,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巨变,“乡土中国”正在迅速城市化,难道我们的作家们就一味沉浸在历史当中,永不去关注当下的都市吗?或许因为作家尤其是长篇作家,需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而我们的中年著名作家基本都有当过“农民”的历史。以《白鹿原》出名、也是“茅奖”得主的陈忠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由于多年游走在灞河和浐河之间,他对这片土地已经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乡村已成为他创作题材的唯一选择。我想,肯定会有不少作家跟他一样,压根就没打算去碰都市题材。

  当然,写都市的实力作家并非没有,比如池莉。池莉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武汉市,她的写作也充满了浓浓的“汉味”。只是池莉所写的主要是市民生活,只有场景和风情,缺乏整体感和历史感。当然,这与武汉本身的特点有关,它有个外号,叫“中国最大的县城”。

  国外的优秀小说其实也有乡村文学的传统,但都市题材从没缺过。狄更斯写英国中下层市民、巴尔扎克写巴黎“上流社会”、德莱塞写美国的进城妇女……当代欧美的都市文学甚至已发展到“反都市”,在内容和思想性上都相当地成熟。而我们的都市题材小说,只有言情、商战、官场类的比较“火爆”,实在发人深省。

  其实,我国也不缺少都市文学渊源。“茅奖”所纪念的茅盾,其代表作品《子夜》也是都市题材,不但展示了上海的方方面面,更再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风貌,可谓是一部史诗式的巨著。为什么以前的作家能写城市,现在的作家却在城外“徘徊”,或者根本就不想进城呢?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何以只有凌志军等人的政经、企业史写作,我们的小说作者却集体失语?我想还是请作家自己来回答吧!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