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魏英杰:中山大学直选学生会主席还是伪民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12:00  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魏英杰

  今日社会,一人一张选票所蕴含的正当性与重要性,似乎不用多讲。在某种意义上,民主的启蒙已经完成。所以,当中山大学传出直选学生会主席的消息后,网上很多人毫不吝啬地给予掌声。(10月27日《都市快报》)

  这件事情当然有积极意义,但从孤立的个案来看大学直选,价值不是很大。从中大直选本身来说,只是一种有益尝试,以后还搞不搞以及程序上如何完善,都不确定。也可能这次搞成功了,下次接着来;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挨批评了,缩了回去。依我看,这是中大直选的局限性之一。还有,这场号称直选的选举,其实并不彻底。关键在于,4位候选人是怎么选出来的?报道说候选人是满足一定条件且经过公示后决定的。很明显,候选人的决定权还是在校方手里。这无疑是一种狭隘的“有限民主”。

  把这种选举方式放在更大背景下观察,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比如,将中大直选和农村基层选举、社区(比如居委会、业委会)选举进行对比,就能看到其内在相似性。这就是,它们都是在社会基础层面进行的民主尝试,而且都是一种有限度的民主选举。中大的候选人由校方确认;村委会、居委会选举会得到上级部门的指导;而业主大会则由物业所在区、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乡镇)来指导筹备工作。

  说得明白一些,这是“自上而下”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基层选举模式。之所以如此,大方向当然是为了选举的有序、有利、有效进行;弊端也很明显,“指导”有可能不小心就变成了“指挥”。不得不说,在具体实践中,问题已经有所暴露。

  出于上述原因,我只能把中大直选看作大学里偶然迸发出来的民主火花。星星之火,未必燎原。别的大学是否跟着效仿,首先就是一个问题。而且,这种选举方式并没有摆脱“有限度的民主”的特色。要说有所进步,无非多发了几张选票而已。最终,这场所谓的“校园民主”,依然要面对强大不确定性的挑战。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