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舸:裁员潮是劳动合同法的试金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07:18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毕舸

  在"裁员潮"中,劳动合同法的公信力正经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检验---被裁员工渴望通过劳动合同法保障自我权益,在与企业的博弈中不致丧失话语权;社会各界期待执法部门主动以劳动合同法为监管路径,对裁员潮中所发生的违法现象予以查处,从而维系法律尊严与制度效力。

  10月15日,位于东莞的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团倒闭,近7000名员工面临失去工作的境地。合俊的倒掉,只是珠三角无数倒掉的制造企业之一。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无论是金融证券业、IT业里平日衣冠楚楚的白领,还是为挣一份生活必需费用而常年加班的外来工,都感受到了提前来临的“裁员潮”寒意。(《中国新闻周刊》10月29日)

  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效应,中国中小企业受制于体制及经济束缚的举步维艰,不仅让诸多经济领域和产业部门艰难图存,民生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是“裁员潮”中无数的民生困境和集体焦虑,对30年来迅猛发展的中国构成了全新的挑战,尤其体现在法律层面。

  仅仅是一家合俊,就让近7000人失去了饭碗,6.7万中小企业倒闭究竟导致多少人失业,目前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据。尤其是当下诸多产业面临生存压力的关键时刻,寻找一份工作殊为不易。“市场失灵”的症结已然显现,庞大新增失业群体与旧有待岗人群交织在一起,更容易出现衣食无着的群体性焦灼。如何在这个艰难时节树立起现代政府的公共形象、奠定现代政府明晰而负责的行政伦理,以及依法保障民众权益,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命题。

  “裁员潮”的狂风骤雨中,舆论容易将焦点关注于最紧要的“危机公关”———工厂倒闭,那些拖欠的工人工资是否能足额发放?受到牵连的供应商货款何以回收?金融证券业、IT业裁员,牵涉人数究竟有多少,相关补偿金是否到位?对于广大外来工来说,除了看得见的经济补偿,之前缺失的“四险一金”欠账谁来偿还……

  今年元旦《劳动合同法》生效后,国务院9月18日公布了配套法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的理论框架已具雏形。而在此次“裁员潮”中,劳动合同法的公信力正经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检验———被裁员工渴望通过劳动合同法保障自我权益,在与企业的博弈中不致丧失话语权;社会各界期待执法部门主动以劳动合同法为监管路径,对裁员潮中所发生的违法现象予以查处,从而维系法律尊严与制度效力。

  国外相对成熟的裁员应对体系对处于弱势位置的员工至少有三层保护:多年积累的工会自治,构成了对会员强有力的组织性保护;人手一份的劳动合同,详尽规定了员工应享权利的保障细节;畅通便捷的司法等制度救济渠道,提供给员工低成本维权的完备手段。而以上三点,目前在中国中尚未成型。在此情形下,政府对于公众经济权利和基本民生的保障,对市场进行监管、避免资方垄断游戏规则就尤为重要。

  如果说,养老、医疗保障、廉租房保障、失业救济等在内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对公众基本生活及发展的日常托底。那么,在裁员潮等特殊时刻的公共决策及执法行动,避免劳资双方不对等谈判下的权益沦丧,则是政府对公众基本权利及公共价值的民权保障,更是对法治社会人人得以避免成为“法律的无关者”的基石打造。相关职能部门尽快运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武器,促使民众权益保障环境的良性优化,已经迫在眉睫,更是众望所归。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