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单士兵:铁路局长遭免职是一张画皮

  作者:单士兵

  一些官员近来常有感叹,说如今做官,再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看看一些地方问责风吹倒的官员,做官俨然就是高风险行业了,没什么行业比做官再遭罪的了。不过,看看最近济南铁路局正副局长被“免职”这样的官场掩耳盗铃术,或许又会感叹,做官不再是铁饭碗,而可能变成了比铁更坚的“金饭碗”。

  事情是这样的:导致70余人遇难的胶济铁路“4·28”火车相撞事故发生后不到半年,日前胶济线铁路再次出现超速事故,竟然超速42公里,运行3分23秒。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称,在这种状况下“不出事、没翻车,实在是侥幸,实在是撞上大运了”。为此,济南铁路局局长耿志修被免职,任铁道部副总工程师。

  这耿志修是何许人也?原来,他就是在“4·28”事故之后调任济南铁路局局长的“救火队员”。殊不料,来了半年不到,类似的事故竟然再次发生;而且,还是同样的原因,可谓性质十分恶劣。于是,耿志修受到铁道部“严厉问责”,即“贬”为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也就是他半年前的职位。就是说,耿志修遭受的问责,意味着他没有抓住半年前灾祸带给他的官场“机遇”,于是不赔不赚,落了个“官复原职”。

  这样的问责,就是一面典型的权力画皮,就是一出现代官场的“掩耳盗铃”。这起被铁道部认定为“性质十分恶劣”的事故,对于责任人而言,说通俗点,就是“试用”与“公示”没通过,还是得回到原岗位上。问题是,铁道部却把这样的不痛不痒的免职,视为是一次重拳出击的强力问责。

  在“铁路局长被免职”这单新闻的网络跟帖中,许多网友也都表达了内心的强烈不满,有人不无揶揄地说,“老耿可以回北京了!”这些话语背后透露出的无奈与悲凉,却是深植人心的。以为拿这种“免职”就真的可以蒙蔽公众的理性,敷衍公众的情感诉求,无疑是太低估公众的智商。

  很多时候,免职似乎已经成为行政问责的一个“休止符”。在《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之类的制度文本中,免职本身的意味,也就是指向职务变化或者工作变动。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免职竟然成为对出了事故责任人的“特殊呵护”了。很多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后,对责任人不是“撤职”然而进入其他问责程序,而是换个位置让他继续干,最多让其蛰伏一段时期,然后给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且,这种“掩耳盗铃”之举,还都打上强力问责的标签,来试图安抚公众情绪。

  问责制度之所以承载公众强大的诉求,在于公众希望它能够使官员真正对权力抱有敬畏,尽职尽责,依法行政。可惜的是,这样的制度,现在却经常被涂抹成一张张权力画皮。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铁路局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