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挺 日本早稻田大学讲师
麻生变了,变“温柔”了。情况果真如此简单吗?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在印度大谈“共同的价值观”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10月23日晚飞抵北京,前来参加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这是麻生就任首相后首次访华,期间出席了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30周年招待会,并发表了题为《我对日中关系的信念》演说。演说当中,麻生强调了日本对华外交的“互利双赢”。
在国人印象中,麻生一向高傲、严肃,说话也以“大嘴”著称,他曾经发表过的对华不友好言论,令国人记忆犹新。而此次麻生访华,“笑容”更多地挂在脸上,“大嘴”语调也似乎收敛了不少,以至于让一些人觉得麻生变了,变“温柔”了。那情况果真如此简单吗?
对华话语有些“暧昧”
依笔者看来,麻生并非变“温柔”了,只是大家没有读出他一些言论的真意。比如,他所提出的中日“共益”,就是对 “战略性互惠关系”的“麻生流”解释,同时也是他为了使自己有别于安倍、福田而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标新立异”。其意在于更加明确地点出:日中之间,不要再谈什么虚无缥缈的“友好”,如何携手获得物质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再如,他称“日中两国是无法搬家的‘永恒邻居’”,“互不可欠的伙伴”云云,如果从日语的角度咀嚼,并不一定都是积极的语意。“永恒邻居”在日语里就包含“令人讨厌也躲不开”的意思。
笔者身居日本二十多年,当前日本人“厌华”情绪之高,是未曾有过的。“毒饺子”风潮等只是一种表象,反映出日本一般国民,尤其是舆论已经“醒悟”:日本对中国,反正是动辄得咎,不管如何低姿态,也不会得到中国人的一个好脸,那么就拉破面子干吧。麻生说“我们的关系不应该是为了确保日中‘友好’而互相之间过于客气的关系”云云,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
麻生提出的“切磋琢磨”,就是说,今后两国要平等相处,我也要说我自己的意见了。不能在“友好”、“道歉”的大旗下,什么都听你的。
麻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继承“村山谈话”,则无大意义。历届日本首相都是这样表明的。由于日本的政治制度,也不可能不这样表明,但也不太可能超越“村山谈话”。
日本的政治、宗教背景很复杂,日本人往往说话又暧昧。所以,对于麻生的对华言论,要从日本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背景进行冷静的分析和解读。
麻生在日本不算“鹰派”
麻生的表情、作派,有些放荡不羁,在不苟言笑的日本政治家中也是不多见的,而其嘴巴又缺少个“把门”,经常会说出一些有争议的话。在国人看来,麻生属于日本的对华“鹰派”。其实,在日本政坛,麻生算不上对华强硬派。作为政客,又自诩为年轻人代言人的麻生,与作为首相的麻生,言语是不一样的。他为了获得人气,或出于政治需要,可能会有些“鹰派”言论,但这里面选举成分很多。其实,在麻生任外相时,当时正值中日关系恶化,他明里暗里还做了不少工作,起了些积极作用。
至于麻生的另外一些言论,比如有关中国台湾历史和殖民朝鲜半岛的言论,则反映日本人内心一种普遍的认识。作为政治家是不应该说出口的,但是麻生说话有些口无遮拦,一不小心就漏出来了。
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麻生曾经是参拜的,但不会在8月15日去,这是因为他受过天主教洗礼,每年这一天都要去望圣母升天的弥撒而已,而不是其他原因。不过,担任首相后的麻生,应该不会再继续参拜了。麻生曾主张要创造一个可以使天皇也能够参拜靖国神社的环境,这被舆论认为是“鹰派”言论。但麻生实际的主张是:应该把甲级战犯的亡灵剔除出靖国神社,好让天皇前来参拜。因为天皇就是不满“合祀”甲级战犯而中止了参拜的。
麻生对华态度有深虑
至于在亚欧峰会上的言论,我认为最应该注意的是,麻生强调“在美元体制下”如何如何的真意。日本的货币金融,强烈依赖美国,这不一定是日本心甘情愿的,日本既吃美元的亏,又离不开美元。目前的金融风暴,可能是美元体制崩溃的开始,如果利用金融危机这个时机摒弃美元作为世界基轴货币体制,那下一步将是谁取而代之?如果日本祈盼有朝一日出现日元基轴体制的可能,那首先必须先在亚洲地区建立日元的势力范围。而麻生一定明白,最强有力的对手是中国的人民币。
依笔者看来,麻生政权对华态度和政策,与前几届政府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日中关系不是他这一届内阁的重点。麻生是为了准备应付议会大选而被推上首相位置的。金融风暴骤起,对他来说是一种“幸运”,给了他延长政权寿命的机会。同时,通过他在华期间的一些言论,可以看到,他对中日两国关系的下一步发展是有深思熟虑的。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