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锋
今天中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霍宝干河煤矿记者领取“封口费”事件初步调查的情况为,以采访名义登记的人员中,多数是假冒新闻单位的人员。
在“封口费”事件真相未白之前,公众对于记者职业道德的拷问十分急切。现在,真相告诉我们,领取“封口费”的多数是假记者。虽然如此,但仍有两个“真问题”挥之不去。
一是,在“封口费”事件中,真记者与假记者谁的过错更大?从法理上说,假记者除了像真记者一样领取了“封口费”外,还有诈骗之嫌疑,应受到比真记者更严厉的惩处。但有必要质问的是,真记者既然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新闻记者证,应该更明白收取“封口费”的罪责,为何还胡乱作为?那么,假记者理当严惩,真记者更不得纵容。
二是,由“封口费”事件引申开来,真记者与假记者谁更易于监管?从理论上说,监管假记者是件较容易的事。至少在“从业执照”的检验上,假记者很容易“露出狐狸尾巴”。但对于真记者的监管却非易事。毕竟,记者是“无冕之王”,有“从业执照”,上能监督天、下能监督地、中间能监督空气,拥有这样的监督权、曝光权,能否拒绝腐败?当真记者与邪恶者沆瀣一气,如何监管真记者,也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
说到底,假记者暴露出更多真记者的问题,是“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