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国庆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多次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统,内阁将由两党人士组成,其中包括共和党人。在美国面临内政外交的双重考验之际,奥巴马希望成立一个“星级人物”组成的内阁,带领国家渡过难关,而不管这些星级人物来自哪个党派。
奥巴马的这一表态,与他所敬佩的前辈肯尼迪十分相似。让奥巴马这样一些肯尼迪的欣赏者津津乐道的是,肯尼迪的内阁是不折不扣的“人才内阁”,一个开放性的内阁。从竞选时,肯尼迪就不希望他未来的内阁阁员完全来自同一个社会阶层,也不希望自己的内阁是有成见的内阁。为此,在赢得选举后,肯尼迪抛开以往自己的人际圈子,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精英,并亲自会见了准备委以重任的几十个人,而且“面试”得非常严格。
事实证明,肯尼迪的全国撒网,使得内阁成员具有了广泛的社会背景,能够向他提供各种独立的判断,而他们都一致愿为他的“理想”同时也为公众利益献身。这其中,没有安抚派系的人事安排,没有持不同政见的集团的代言人,没有对政治献金的回报———肯尼迪决不会在人事安排上投人所好,而只是关心这些人能否称职。这种选择的好处则在于,内阁中根本不存在什么派系,也就更没有人搞小团体和阴谋了。肯尼迪最希望的汇聚人才能量的设想也便达到了。
最为后人钦佩的是,肯尼迪不仅能够将共和党人请进白宫,而且像财政部长道格拉斯·狄龙,还曾经是支持过肯尼迪竞选对手尼克松的人,但肯尼迪却并不在意,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帮助他重振疲软经济的人。狄龙也确实不负所望,在促进自由贸易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并通过减税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样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也是共和党人,但却被肯尼迪委以国防部长的重任。
把国防部和财政部这两个最重要的部委托给共和党人,这对民主党总统肯尼迪来说,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事情———这个内阁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开放性来。而这种开放性,也有望在可能的奥巴马内阁中体现出来。
同舟共济,显然是奥巴马重走肯尼迪道路的出发点。在美国面临如此巨大的经济考验,并且在诸多外交政策上需要进行纠偏和变革的情况下,人才,尤其是合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相比之下,党派乃至是否一直支持奥巴马,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这也使得人们对奥巴马的政策开放性有了更多期待。一般来说,政策的开放性与用人的开放性是密切相关的。不可想象,一个任人惟亲、党同伐异的领导人,会制定充满人情味、人文关怀和开放性的政策来。而人们也希望奥巴马能够像肯尼迪那样,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和豁达的心胸去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
也许此时,人们应该重温肯尼迪在华盛顿大学留下的那段经典论述:“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美国既不是无所不能的,也不是无所不知的……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意志强加于其余94%的人类———我们不能矫正每一个错误,也不能扭转每一种逆境———因此美国不能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
□张国庆(北京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