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洪溥:中国人不应误读美国的金融国有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2日08:35  东方早报

  作者:沈洪溥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反复深化并蔓延到全世界。一夜之间,国人曾充满向往的海外市场似乎变成无底深渊,一度风光的欧美金融机构突然灰头土脸,这让部分国人更觉得无比舒畅,不断有“聪明人”从这次危机中发掘出发达国家的种种不足来。

  “国有化”就是一个具有相当迷惑力的命题。必须承认,欧美各国政府在以“机构拯救”为重点的系列救市措施中,的确包含了以往少见的国有化手段。比如美国政府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国有化举措,以及欧洲各国对重点商业银行的注资行为等。但国内舆论对此颇多误读。

  就市场现实看,代表保守派执政思路、最为信仰自由市场的美国共和党政府采用国有化救市思路,其实“情非得已”,皆因“形势所迫”。

  不难发现,美国政府的国有化行为其实早已开始,而今只是进一步放大了金融机构国有化的对象目录——从上游抵押担保机构,到中游变身银行集团的投资银行,再到市场的风险承保方美国国际集团,目前还纳入了九大银行以及其他保险商,这个目录已经包含了整个金融产品链条

  无论救市计划多么周详,我们都不应怀疑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财长保尔森等人对市场的信仰坚定性。伯南克的学术观点表明他是成色十足的自由主义信奉者;而保尔森1974年开始服务于高盛的职业生涯证明,他自己就是市场体制的受益者。但对这些进入了美国经济金融界政务官体系的学者或者商人而言,信仰或者思想并不足为凭。西谚有云,危机临头的时候,无论左右,所有人都是实用主义者。

  笔者以为,之所以美联储和财政部在发达国家政府中率先垂范,全力推进国有化作为救市核心手段,根本原因在于欧美金融市场乱象丛生,且流动性始终不振。

  首先,屡试不爽的救市法宝曾经是联邦基准利率,但当下市场隔夜拆借利率和房贷利率一路走高,早已与联邦利率背离,这表明,收缩的流动性已无法单纯靠资金价格进行刺激。理论上,这种情境被称为“流动性陷阱”,此时,市场已然失灵。其次,由于美国金融业始创的总额65万亿美元的CDS(信用违约互换)牵连者众,西方金融圈子中已经找不到一家拥有足够资信和资金的金融机构能够凭借干净的资产、体面的形象,来为西方世界的金融机构重组或者资产清算托底。

  在这种市场失灵、英雄无觅的情况下,美元资产及其市场已经事关美国的国家利益,救市成为决策者的第一要务,投入政府信用已经具有最后一招的征兆。从此出发,既然国有化属无奈之举,也毋宁可看作是自由主义者以美国政府信用为质押,为本国资产进行的“背书”行为。其实什么都不代表。

  有例为证,为了平息国会和民众对国有化举措的不满,保尔森反复公开辩白:政府拥有私有企业股份违背”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美国人“的意愿,但要恢复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政府只能不得已而为之。一言以蔽之,兄弟我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不得不说,此公确实坦荡。

  有趣的是,对美国金融国有化反应过度的绝不止是中国观众,作为布什的老对头,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以其惯用的嘲讽语气说:“布什同志开始走向社会主义。”但此间语境差异昭然。

  (作者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研究中心研究员)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金融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