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社论
从今天起,由陈云林会长率领的海协会协商代表团,将赴台湾展开为期5天的访问。访问期间,海协会与海基会将举行会谈并签署有关两岸空运、海运、邮件直达及食品安全等四项协议,陈云林还将在台会见台湾各界人士,广泛开展交流对话。
陈云林率团访台,乃是自1949年以来大陆最高层级协商代表踏上台湾土地。这也是继今年6月海基会会长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后,大陆与台湾常设的专门处理两岸问题的授权机构的又一次互动协商。“陈江会”如期二次登场,首先显示两岸交往已进入制度化协商阶段,它不仅富有象征意义,也表明两岸关系已有实质性突破。
两岸关系能取得这样良好的进展,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两岸许多政治家以苍生为念,因势利导,高瞻远瞩,准确把握住了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种种资源条件。台湾问题是半个多世纪前国共两党内政的延伸,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格局的产物。但今天的世界已不是以往的那个世界。
从政治层面看,原先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早已烟消云散,世界进入多样性政治诉求的新时代。从经济层面看,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秩序,也有不少不能满足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正需革故鼎新。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就说明在过去的国际经济秩序,其弊端日益显露。在这种情况下,两岸关系及其未来发展,需要有新的思考和定位,即着眼于两岸共同发展,并以此开拓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新需求。
在美欧发生金融危机之后,亚洲的应对举措与经济发展越发受到重视。亚洲能不能在世界上发挥更加主动积极的作用,首先要看的,乃是亚洲能否有效控制自身的热点问题,和在此基础上有条不紊推进地区经济整合。在这点上,亚洲并没有让世界失望,而这又离不开中国的不懈努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因应国际形势和自身国家建设情况变化,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思路。中国以维护和平的负责任国家的意愿进入国际政治前台,虽也曾遭遇某些疑虑,不过两岸近年来打破禁忌实现直接接触交流,进而带动两岸关系今年以来初见晴空,已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与意志,感受到了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能力与智慧。两岸关系的改善,是对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很好消解,也是对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的生动展现。
当然也要看到,在两岸之间暖流喷涌的时刻,飘荡在台湾海峡上空的,也有阴云冷风,两岸关系还有种种不确定因素。十余天前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赴台学术交流遭遇暴力侵袭,近期以来岛内围绕陈云林来访而发生的一些政治角力,都让人感受到两岸之间的精神认同,还需要应对不少挑战。两岸之间欲建立持久和平,形成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认同,还将有较长的路要走。而点滴打破因多年的隔绝而产生的心理疏远,以少积多,累小成大,逐步开拓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未来,则完全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