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涛:“封口令”破坏了舆论监督水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10:09  中国新闻出版报

  □杨涛

  10月29日,专程奔赴巴黎劝说滞留的温州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的温州市委三人小组返航抵达温州,杨湘洪没有同时归来。在温州方面严格的封口令下,官员是选择继续逗留,还是回国,迄今仍是迷雾重重。(《成都商报》11月2日)

  对记者的采访要求一概实行“一问三不知”的策略,是目前浙江省纪委、浙江省委组织部的表现。作为政府机关,居然如此推诿记者的采访要求,令人震惊。

  政府信息应当向公众公开,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政府的绝大多数政府活动和政务信息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必须向民众公开,为民众所知晓,这是满足民众“知情权”的体现,也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现代民主政治要求的体现。而且,“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的信息只有进行充分的公开,接受民众的监督,才能防范权力暗箱操作,防止腐败的发生。

  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出国不归的事件,显然不是简单的私人事件,而是一起公共事件。这一事件完全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而应当向社会公众主动公开的情形,除了有关调查细节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外,事件本身没有任何不能公开的障碍。事实上,杨湘洪出国不归有相当时间了,正是在媒体的披露下,有关部门才引起重视,派人到法国劝说,如果没有媒体的监督,对其调查处理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不好推测。因此,有关部门理应对其进行调查的进程适度地向媒体和公众进行公开,而不是“一问三不知”。

  前不久,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场矿难,煤矿未向上级报告,反而为闻风而来的各地的记者发放“封口费”。这一事件,资本不过是被动式地“封杀”信息,不过,只要认真调查,只要有良知记者存在,仍然可以揭发其不法之处;但是对于杨湘洪不归这件事情,如果政府不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而全面“封杀”信息,实行“封口令”,民众如何获得知情权?

  由此看来,“封口费”企图阻止记者调查,是污染了舆论监督水流,但是,“封口令”却在阻挠公众“知情权”实现,是典型的污染了舆论监督水源,是更不能容忍的。因此,希望温州有关部门早点解除“封口令”!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封口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