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月明:山寨万圣节暴露中国传统习俗退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14:20  新民晚报

  作者:沈月明

  读昨天的晚报,看到一张可笑的照片:一个年轻人戴着鬼面具坐在地铁里吓人。此前也有报道时尚男女在新天地扮鬼过“万圣节”。这般不伦不类地模仿外国文化,在我看来,真有点“见鬼”的意思。

  其实国内所传的“万圣节”,准确地说应该是“万圣节前夜”。这个天主教节日起源于对亡者的纪念。现代部分欧美国家的万圣节习俗,扮鬼只是一个方面。最温馨有益的部分是“不给糖就捣乱”的习俗:小孩们扮成天使或小鬼在家长带领下沿街向邻舍敲门乞糖,这是他们成年后的美好回忆。要说扮鬼,按笔者前晚在洛杉矶圣塔莫尼卡大道的所见,精灵鬼怪其实不算最“酷”。模仿星际战士、流行电视剧人物、政治明星更受欢迎。如果你真的有创意,扮成一个声光机器人,或者一队大跳HIP-HOP的宇航员,效果要火爆得多。

  无论是装神弄鬼的小资“万圣节”,还是南京路、淮海路上人头攒动的“圣诞节”,都只不过是“山寨手机”一样残缺的西方模仿品罢了。除了一时的乐趣,留不下任何有益的东西。

  而让人忧心的是,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的泛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退缩和缺乏创意。如今即便是最主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除了上饭店吃顿“年夜饭”,迎来送往无数月饼,能留下记忆的东西实在不多。传统节庆习俗中蕴含的文化历史、道德教化的因素似在淡化。

  不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只能靠年轻一代。他们相对开放、多元和自信的头脑,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去眺望和找回失落已久的传统。比如说一些年轻人发起的“汉服社”、网络上红红火火的“古典诗词论坛”等。一些年轻人表达爱情的时刻,悄悄从西方的“情人节”,换到“七夕”节,这便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

  年轻一代要重建文化自信的路还很长,甚至可能比我们等“山寨手机”消失和民族品牌崛起的时间还要长,但这是中国人展示民族自信和文化实力的必由之路。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