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鸿刚:奥巴马上台须首先拼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07: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王鸿刚

  11月5日,奥巴马在一片喝彩声中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有明星气质的奥巴马能否成为称职的总统,关键要看他能不能实现从选前到选后的转型。竞选时,其目标是“打天下”,要“拉钱、拉人、拉选票”;显然,他精于此道。当选后,其任务则是“重整河山”。为此,他必须从“三拉”转向“三反”,方可不负众望。

  一是“反衰退”。“9·15”以来的金融海啸,改变了两党候选人的支持率。由于民主党在处理经济问题上的良好记录,人们选择了奥巴马。这就决定了,他上台之后首先要拼经济。在向人们展示了口号性的政策倾向后,现在应是奥巴马经济团队真正忙碌的时候了。客观地讲,其经济团队阵容强大,人们起码可以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可另一方面,在国内集团利益盘根错节、国际经济秩序深刻转型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的反衰退举措若只是小修小补,肯定效果难彰;若奥巴马能将竞选时的从容、自信和冷静,转化为执政后实实在在的大手笔,“反衰退”或许值得期待。

  二是“反分裂”。正如奥巴马所言,自冷战、尤其是越战以来,美国便陷入了民主与共和、自由与保守的相互攻击之中。奥巴马许下诺言,要重建美国价值观,结束无尽的党争和主义之辩。从基本情况看,他有着“反分裂”的绝佳品质:既“黑”又“白”,既是平民又是精英,既乐于倾听又善于说服,既才华横溢又进退有度。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男女老少、黑白黄棕等各类选民均对其津津乐道。因此,不排除短期内可能出现“全国一盘棋”的局面。但我们必须看到,美国政治的本质就是分权和竞争性。因此,强调以下两点或许对理解奥巴马的“反分裂”能力有所帮助:其受到热捧,或许只是美国政治“左极而右,右极而左”的钟摆效应使然;保守主义已成为政治文化中稳定的一极,奥巴马的新型自由理念要得到所有人认同,恐怕有些难度。

  三是“反仇恨”。布什政府从“武装反恐”到“制度反恐”再到“思想反恐”的所为所言,得罪了全球伊斯兰民众;其划分“新”“老”欧洲、“妖魔化”俄罗斯、选择性地接触亚非拉国家的做法,又疏远了主要大国和第三世界,使全球反美、仇美情绪高涨。鉴于此,奥巴马保证,美国未来将“有话好好说”,慎向他国“扣帽子”、“舞刀子”。与布什政府相比,这绝对是个进步。而且,奥巴马本人也有良好的形象和沟通能力,在海外人缘颇好,甚至有人戏言,“奥巴马往那儿一站,就能提升美国软实力”。这是其有利的一面。不过,奥巴马再强调“变革”,也不会偏离“维护美国利益”这根主线。人们可以设想,若是外交手段不管用、或是美国认为外交手段没有得到足够响应和回报,奥巴马政府会怎么办?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曾经给冷战后的三位总统表现打分,结果都不合格。如今,布热津斯基已经加入奥巴马的政策团队,亲自为其出谋划策。4年或8年后,布热津斯基会给奥巴马打多少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王鸿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2008年美国大选

更多关于 奥巴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