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永乐大师:上善若奶是怎么炼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6日08:21  信息时报

  作者:永乐大师

  “写食主义”的奉行者沈宏非曾说,《谁动了我的奶酪》那本书在中国应该改为《谁动了我的奶》,因为中国人不那么热衷于吃奶酪。中国人的奶还真是被“动”了,尤其是三聚氰胺问题。那么巨头们被回收的问题奶又被谁“动”了呢?

  确切的答案还在风中飘荡:潭村垃圾压缩站把6吨问题液态奶倾倒河里的事件曝光后,广州三家有资质的企业均表示未处理过一滴问题奶。市民自然会产生疑问,问题奶是否已处理完毕?若处理了,又是怎样处理的?

  据《新快报》昨日报道,环卫部门领导承认对问题奶制品的处理确实没有预料到。而在被记者问到:此前绿由工业废置物回收处理公司定下的问题奶处理费为每吨2500元,而此次市容环卫局定下的价格为奶粉每吨300元,液态奶每吨150元,为何价格相差悬殊?负责人答曰:前者是该公司按危险废弃物标准制订的,后者是按照一贯以来生活垃圾的进场标准。

  擅自压缩液态奶导致污染之所以定性为“违规”,正是因为“垃圾压缩站只允许处理生活垃圾,不准处理有问题的食品。”而报道中又指两大知名奶企自称已将广州的问题奶基本处理完毕,且经相关部门同意。这又是怎么回事?

  政府规定企业在销毁问题奶之前须通知处理此问题的6个部门,并至少要有一个部门监督。问题关键在于,来自相关部门的说法是厂家在销毁问题奶前并未通知相关部门。这就更不免让人疑惑,接连发生3起违规处理问题奶事件是否因为“违法倾倒牛奶”的代价太小了?

  换句话说,“规定”中那些各种颜色的警示灯,即便能及时地亮起,但没有必要的惩治力度也很难最终取信于公众。这些道理相关部门也都懂,现在的问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能只想着怎么提高奶企处理问题奶的积极性,而不是加强惩罚,防止问题奶再次被“动”。

  此刻深陷困境的某些奶企,我们对他们遵循商业伦理的信任度是否太高?古语云“上善若水”,如今来个“上善若奶”,也算是华语一大创新。只是商场如战场,在处理成本上肉搏起来,稍一疏忽,难免伤及无辜。

  对于现如今的许多群众来说,在问题奶处理这条小小的经济链条上,他们算是看明白了一点:唯一不变的,是巨头们的议价能力。咱们这些老百姓也只能祈求以后那些问题奶、蛋的去处,没有什么讳莫如深的玄机。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