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丙奇:春季高考出路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07:53  东方早报

  作者:熊丙奇

  硕果仅存的上海春季高考,持续走冷——上海市教委6日公布了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入学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明年上海仍然继续成为全国唯一进行春季高考的城市,不过,明年春招计划大缩水,8所高校共计划招生950名,相比于2008年的1568名,招生人数明显下降。(11月7日《东方早报》)

  对于上海市在北京、安徽、内蒙古相继宣布暂停举办春季高考后,能坚持继续为考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笔者表示赞赏。在笔者看来,春季高考的设计,对于打破我国传统高考录取制度“一考定终身”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没有赋予春季高考与秋季高考同等的地位,造成春季高考缺乏吸引力,甚至打上“落榜生”、“冷门专业”的标签。在当前春季高考走冷的情形下,必须思考春季高考的出路。

  在目前秋季高考地位十分坚挺的情况下,让春季高考按照当初设计的初衷,变为所有考生均可参加、众多一本学校也进行录取的考试,是不现实的,但是,春季高考却可以结合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而获得重生。

  在上海地区,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大致包括三类,一是复旦、上海交大两校各500个名额的自主选拔录取,通过学校笔试和面试考核,获得预录取资格的学生,虽然按规定还必须参加高考,但是高考分数仅作为录取的参考;二是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师大、财大、华理、上外和东华等8所学校的5%自主招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参加高考将获得高考成绩上一本线或低于该校在当地的录取线20分等不同录取优惠;三是高职高专的自主招生,2008上海有16所高职高专在上海地区进行自主招生,名额达到1万。

  以上自主招生,一定程度扩大了学生和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的选择权,但是,与此同时却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学校面试考察的公平、公正性问题,这在没有高考成绩作为重要录取依据的自主选拔录取中,尤为突出,因为即便在发达国家,实行申请入学,高校也往往要求申请入学者提供权威的学术水平测试成绩,比如美国大学对本土申请者要求提供SAT成绩或ACT成绩。这些成绩一定程度确保了自主招生的公平,高校结合学术水平测试成绩、中学课程成绩、中学综合表现、大学面试考核进行录取;其二,考生的考试成本问题,不少高校各自为阵举行自主招生考试,而多数考试基本上依旧为学科考试,让学生疲于奔命,对于想参加外地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来说,有时还得付出不菲的交通费。笔者曾经多次呼吁,自主招生不能各自为阵,自主招生高校可以联合举行自主招生测试,比如985高校联考、211高校联试、高职高专联考,作为共同的笔试,在此基础上结合申请者的中学学业成绩,并视情况组织高校面试录取。

  把春季高考转变为学术水平测试,或许是不错的尝试。在上海,这一学术水平测试,可以直接服务于参加自主招生的所有高校(还可以分为本科和高职高专两类),自主招生高校可以对申请者的学术水平考试成绩提出要求,并结合申请者的其他表现进行自主录取,这既解决了自主招生的公平性问题,又减轻了考生的考试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探索出组织学术水平考试的经验。目前情况下,我国各地已经推行的“学术水平测试”,实质上都是学科考试(类似于会考),而非真正的能力水平测试。春季高考变为真正意义的水平测试,将是对高考制度极大的贡献,为全面改革我国高考积累有益经验。如是,春季高考将前途无限。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