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蒋高明:食品安全呼唤科研良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08:30  新京报

  作者: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

  百菌清、倍硫磷、苯丁锡、草甘膦、除虫脲……连笔者这样有生物学和化学背景的教授也倍觉陌生,更何况普通消费者。但它们却偏偏就会出现在蔬菜和水果中。不是技术人员将它们研发出来并推向市场,农民如何能够制作出来?

  生态家园

  近两三个月以来,一个陌生的化工名词,一遍又一遍地敲响了国产食品安全警钟:除了“三胺奶粉”,还出现了“三胺蛋”,涉及众多知名品牌。之所以会发生众多“毒”食品,概因连续十几年来大量饲料添加剂的泛滥使用。然而,究竟谁是始作俑者?按常理说,一般的奶农、养鸡农户不太可能有三聚氰胺这样的“科学知识”,其源头应在科研人员那里。

  在5年前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笔者第一次听说“饲料添加剂”一词。一个畜牧专家告诉笔者,动物饲料里含有各种对人体不利的成分,包括重金属、激素、安眠药等,劝我们最好不要吃某某肉、喝某某奶。他并说向饲料里加各种添加剂是公开的秘密,他们对个人和家人的保护措施是自己不吃。过去几年来,笔者在山东和内蒙古等地,亲自了解到肉类、蔬菜生产中大量使用添加剂、激素、化肥、农药、农膜的真相,开始相信专家说的话真的是“公开的秘密”。

  三聚氰胺源头问题已变成十分敏感的话题,各方都在澄清自己的研究与此无关。但是,某专家研制“DH蛋白精饲料添加剂”,并向市场推介时,是否会想到其中的危害成分?在没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我们无法判断那些科研人员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从科研到生产这个复杂流程中,将三聚氰胺工业废渣转变成“蛋白精”,没有技术人员的推波助澜,不可能在相关食品中蔓延。不良企业赚了高额利润,那么发明人呢?

  “瘦肉精”现已成为国家禁用添加剂,然而,一旦这个产品进入了市场,彻底消除谈何容易。20年前,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地发现:饲料中添加了适量的盐酸克伦特罗后,可使猪、鸡禽畜生长速率、饲料转化率、瘦肉率提高,“瘦肉精”名称由此而来。“瘦肉精”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引起心悸、中毒甚至毙命,这些害人的东西,也是某些科研人员引进的。农民连英文都不认识,怎么知道把国外的产品朝饲料里添加呢?

  再来看食品砷污染。有机砷与无机砷不同,后者(如砒霜)往往毒性较大,但前者基本无毒,还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抑制寄生虫繁殖之功效。因此,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有机砷发明出来就被允许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然而,有机砷在禽类体内有可能会转变成剧毒的无机砷。此外,动物体内的砷还会通过粪便排泄出来,进而污染土地和地下水。鉴于此,欧洲早已禁止使用含砷的饲料添加剂,美国也于2004年停止使用含砷添加剂。但是,中国饲料加工企业,有机砷是否禁止了呢?

  无法容忍的事实是,一连串陌生的化学名词,竟然是在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为公众所熟悉的。除了我们已经听说的,其他如百菌清、倍硫磷、苯丁锡、草甘膦、除虫脲、代森锰锌、滴滴涕、敌百虫、毒死蜱、对硫磷、多菌灵……连笔者这样有生物学和化学背景的教授也倍觉陌生,更何况普通消费者。但它们却偏偏就会出现在蔬菜和水果中。不是技术人员将它们研发出来并推向市场,农民如何能够制作出来?

  新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应用不能拿食品安全“祭刀”,食物是人类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技术人员绝对不能在推介其产品时,只强调其“利”,而有意回避其“害”,或者也像“养鸡的不吃鸡肉”那样,自己不吃或劝家人不吃,而用公众的健康换取“黑心钱”。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食品安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