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诗成:由臧天朔彻思演艺江湖涉黑的难与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09:11  长江商报

  作者:毕诗成

  我们如何用对明星的盲目膜拜纵容了他,又是如何用对江湖规则的迁就“成就”了他?一个臧天朔倒下了,会有下一个吗?下一个会是谁? 

  曾以一首《朋友》红遍大江南北的臧天朔,以“涉恶”的名义被警察带走了,留给大家一片惊愕声。从著名歌手到嫌疑犯的命运翻覆,据说与5年前一起发生在廊坊的斗殴引发命案事件有关,也跟他开酒吧时雇用的一批势力团伙参与多起聚众斗殴事件有关。 

  娱乐江湖,鱼龙混杂,无比险恶,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相对于其他领域,娱乐圈更容易形成江湖效应,也更容易涉黑涉恶。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里,江湖潜规则往往比社会显规则更为管用,“给面子”本身便是一种能量。据说臧天朔被公认为是圈里“面子最广的人”,这样的江湖断语用在“褪掉了理想主义的音乐外衣,露出当年街头纹身”的老臧身上,显然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从道理上讲,作为脸蛋更为大家熟识的演艺人员,他们要涉黑涉恶甚至干点坏事,是应该比任何平头百姓都困难的。一方面,为了保住头上的“光环”,艺人尤其需要自律,表现出更高的品性形象与更充分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他们存活的生命力所系;另一方面,雇用势力团伙也好,包庇手下人斗殴也好,都会与人接触(起码这几起案件都会与警察部门有接触),一旦有非法之念,便会被捅出来——这是一种可观的舆论监督之力。在一些国家,明星非但享受不到特权,反倒会被更“苛刻”地对待,说脏话、使用兴奋剂、吸毒酗酒等行为发生在普通人身上或许无人问津,但发生在明星身上,绝对会被“火烤”一番,谁让你对社会尤其对青少年有很强的影响力呢? 

  遗憾的是,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可以揪着明星的私生活、绯闻、八卦不放,却相对较少地关注明星的修养、素质和身心成长;对于包庇恶势力之类的行为非但不能“零度容忍”,甚至会以“某某大明星找我帮过忙”作为无上光荣,正因为如此逻辑的存活,才会有人在违法之后公然嚷嚷“我是臧天朔的人”。 

  所有这些,反过来又纵容了演艺江湖的混杂与混乱:明星的文化素养低得可怕也会被高调吹捧,社会责任感荡然无存也会把持新闻版面的头条——而所有的逻辑起点与终点就是“人家是明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一年多以前,臧天朔还挑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据说签署的时候“认真阅读了内容”。今日看来,这是怎样令人作呕的演技。臧天朔的倒下,对其他明星无疑也是一记敲打。 

  当然,每一个畸形怪胎的出现,都会附着不成熟社会的时代烙印。看着那个扯着嗓子高唱“朋友”的人倒下了,我们会很痛心,却也不妨想想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责任:我们如何用对明星的盲目膜拜纵容了他,又是如何用对江湖规则的迁就“成就”了他?一个臧天朔倒下了,会有下一个吗?下一个会是谁?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