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方:抵抗精英文化霸权的非典型讲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9日07:31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陈方

  事实上,是阎崇年被掌掴事件成全了韩江雪。如果阎崇年没有挨那两巴掌,韩江雪自费模仿央视《百家讲坛》的风格拍摄了视频《从靖康耻到风波亭》,依然还会淹没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名不见经传。

  9月18日,韩江雪开始上传自己制作的视频,但是观者寥寥。10月初,阎崇年无锡签名售书时遭遇暴力事件,舆论最先的评价是“阎崇年挨了民族主义一巴掌”,继而舆论又深入到“阎崇年是替精英主义挨了打”,而央视《百家讲坛》也因所谓让某些专家“独霸话语权”而在民间广受诟病。

  与巴掌的暴力性相比,韩江雪制作的山寨版《百家讲坛》只是“温柔地冒犯”,而且,他有幸被媒体推到了前台。在这个“每个人都可以出名5分钟”的时代里,韩江雪和他山寨版《百家讲坛》的出现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细细透析韩江雪的成名之路以及他所引起的争论,无疑成为窥视当下大众文化的症候之一。

  媒体的报道使得山寨版《百家讲坛》的点击率在短短时间内超过40万,但客观地说,韩江雪未必可以扛起“文化偶像”的旗帜。他只是一位热爱历史知识的“历史青年”,他只是自觉复归了我们的优秀传统,把一段没有人讲的历史转化为普通民众能够看得懂的故事,可是他的《百家讲坛》并没有魅力使网民们能够真正走近真实的历史话语空间,也不具备较强的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

  网民关注他,媒体关注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制作的《百家讲坛》出现在了一个合适的时间里,而且制作得太CCTV了,而他本身又是被CCTV排斥(至少是没有被CCTV认可)的对象。这种挑战和对抗的精神才是他成名的关键武器。

  韩江雪非常喜欢媒体赋予他的“非暴力抵抗文化霸权”的光环,当然,这也是我们定位山寨版《百家讲坛》的文化意义所在。多年前,文化学者约翰·费斯克说,与改变世界相比,大众更愿意保留某种认同感,以让生活变得可以承受。与之相映衬的是,长久以来,大众基本是无声的,精英掌握着强大的话语权,而大众又不希望被精英垄断一切话语权,他们试图摆脱控制,建立一个自娱自乐的游戏规则。

  前些年以芙蓉姐姐为代表的草根用反智主义的形式来挑战精英,“精英要美,我偏要丑;精英要高贵,我偏要低俗”;随后出现了胡戈为代表的恶搞,他们智慧地幽默地对抗精英;今年草根们改进了挑战形式,“你能我也能,而且比你更能”,他们以山寨版的形式来消解权威话语的霸权地位。在普罗大众的眼里,韩江雪帮助大众文化冲垮了央视《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精英文化,使以精英主义为标杆的主流价值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所以说,韩江雪的成名,是因为他恰恰以一种流行手法承载了大众的梦想,巧妙地完成了草根阶层的自我叙事,成为这个领域底层发声的楷模。

  不妨再把视角放得更开阔一些,继续探析一下大众之所以喜欢挑战精英的根源所在。仔细看看,现在社会上普遍弥漫着一股对精英们的不信任情绪,这可能构成了草根挑战精英的大众心理基础。

  谁能确保韩江雪能够摆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呢?他博客首篇的结尾豪气冲天,“我们草根有力量”。我想,他或许还没有体味到这种草根力量中的“娱乐能量”吧。

  早在几年前芙蓉姐姐走红的时候,就有人指出大众文化一旦搭上网络的快车,便可以成为解构一切的重要武器———“在局部的文化领域,由精英与国家的评审与批准制度所设置的发表资格门槛被彻底颠覆,悠久的文化等级失去了制度守护而濒临坍塌。新技术文化的时代为这平庸的庆典打造了前所未有的舞台。”从山寨版《百家讲坛》走红的路径中我们完全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文化标识,除了大众文化,它更有网络的技术保障,由于网络的低门槛,任何人都有可能进入网络成名的事实,网络更可以把它放大为一种大众文化消费的符号。

  对于山寨版《百家讲坛》这一个案而言,它既是一个充当了楷模的文化符号,同时更是一个充满了新鲜感的娱乐化对象。网络和充当看客的大众“合谋”制造了这一条生产、消费流水线。大众发挥了消费的主体性,他们把这一主体性的发挥推向拘囿在大众和精英对抗的二元框架内,在这一框架内,挑战和对抗精英变成了消费动力的终极目标。但是,一旦它的新鲜感消失,同时网络在巨大的浏览量点击率中完成了自身最为关心的利益实现,这个山寨版《百家讲坛》的娱乐能量也被消耗殆尽了。之后呢?恐怕只能自生自灭了吧。

  这样看来,结局可能有些悲观,但我依然会记住它在“非暴力抵抗文化霸权”中担当的使命———它的确是个应该被书写一下的文化符号!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