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贵峰:将安全套放进中学生书包很消极

  作者:张贵峰

  广州大学城内近日在大学生中进行了关于婚前性行为、同居、性压抑、守贞等问题的辩论和探讨。广州市计生局副局长建议家长亲自将“安全套”放进12~15岁孩子的书包里的观点,引起了与会家长的热议。 (11月8日《信息时报》)

  虽然,“将‘安全套’放进12~15岁孩子的书包”,并不就等于默认,更不等于鼓励和放纵中学生的性行为,其初衷主要在于对可能发生的青少年性行为的不利健康后果的防范。但该局长的这一显得“太前卫”的建议,显然没有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

  在笔者看来,将“安全套放进中学生书包”的做法,看似“前卫”,实则“消极”——对于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潜在性风险,只是在简单、被动地事后消极应付,并且是侧重于身体、生理上的消极应付,而并非积极主动地在事前专注于精神、心理层面的预防。换言之,在我看来,要真正保护中学生的性健康,构建“性文明时代”,比将“安全套”塞进中学生的书包,更重要和有价值的做法其实是,赋予他们心灵心理的“安全套”——施以充裕健全的性教育。

  不得不说,长期以来,在青少年的性问题上,我们最大的“短板”正在于此:一方面,青少年性知识的获知渠道或者说性教育的“教材”,几乎畸形地集中于一些非法、不德的性信息载体——有调查显示,中国中学生的性知识80%来源于色情刊物、影视节目、互联网等。另一方面又是,学校、家长等正规性教育渠道的严重不畅,或者教授内容单调贫乏,或者教授方式方法刻板保守、没能切合青少年的心理,或者干脆付之阙如、完全回避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毫无疑问,性知识并不单纯是一种科学、生理意义上的客观知识,同时更是一种具有强烈人文价值内涵、取向的道德、伦理知识,事关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健全。这就要求,我们的性教育——至少是针对青少年的启蒙性的性教育,一方面绝不可能托付给色情媒体这类充满教唆、引诱等负面价值的载体,另一方面,又必须积极开展符合青少年心智特点和社会性文明伦理的、系统性的性知识的传授和引导——既能帮孩子们摆脱性蒙昧性无知状态,给予其充分而适时的性知识,又能赋予其健康合乎社会文明规范的性伦理性道德,避免其遭受陈腐堕落性观念的腐蚀和侵害。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安全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