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敏:谁是精英谁是草根 阎崇年们背黑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7:30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刘敏

  《百家讲坛》的两位“说客”,阎崇年被掌掴,于丹被骚扰。有人为他们鸣不平,但我知道在网络与现实中,更多人是在“起哄”,有幸灾乐祸的味道。在阎、于二人的窘境中,他们体会到精英被撂倒、文化霸权被冲击的某种快感。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说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巴黎市民蜂拥前往打砸巴士底狱,因为巴士底狱被看作是旧制度的象征。有个鞋匠在街边修鞋,被人拉着去,鞋匠问去干什么,人们说去砸巴士底狱。鞋匠很高兴,丢下生意,操起家伙就加入了攻打和狂欢的行列。

  二战后期,法国从德国的占领下解放了,一些人把占领时期“取悦”德国军人的法国女人揪出来,剃成光头,扯烂衣衫,拉去游街,边游人们边朝她们身上吐口水。这幕场景,在意大利也发生过,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有描述。

  我想,起哄阎、于的人,那个鞋匠,那些“正义”地揪打女人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这种相似并不止在实施暴力、赞美暴力的层面上。

  也有文明一些的,叫“非暴力抵抗文化霸权”。一个叫韩江雪的人模仿《百家讲坛》自拍了《从靖康耻到风波亭》的视频,一开始没人理睬,阎、于事件后,点击率暴增。韩江雪说,“什么是文化霸权,就是只能我说,不能你说。”他以自拍方式来反对和抵抗这种文化霸权,并在博客里高喊“咱们草根有力量”。

  当年法国的萨特、巴特等一批知识精英,经常出现在电视、杂志等公共平台表达观点,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每年搞讲座,没有听说哪个电视台、法兰西学院的哪个领导说要找一批“草根”来,分配同样的时间让他们说,那么这是不是叫做文化霸权呢?

  民主程度很高的美国,《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媒体言论版上,知识分子的意见有整版篇幅,民众意见往往集纳在“来信”(Letters)栏目里,每篇篇幅也不大,那么这是不是也叫文化霸权呢?是不是你说多少字,我也要说多少字;你上哪说话,我也要去那说,就不叫文化霸权了呢?

  许多年以前,在那个失却理性的时代,把知识分子打倒在地,游街,上刑,天天批斗,人人都可以在知识分子身上踩上一脚。现在,知识分子境遇改善了,稍微有些机会和平台可以说话了,又被称作文化霸权或者精英垄断话语权加以反对,而反对的逻辑和情绪看不出有任何进步,还是那种原地倒退式的历史“反动”。

  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必须搞清:其一,当代中国到底谁是精英,谁是草根,精英与草根是否真的是实体性而不是概念性的社会矛盾。其二,假如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就是精英,他们在当下的话语权究竟多得成了霸权了,还是根本还不够,不能完全自由地言说?其三,央视是个机关单位,它让阎、于、易开坛而不让韩江雪开坛,你说这是阎、于、易的问题,还是央视的问题;是文化权力问题,还是别的什么权力的问题?

  所以,知识分子不该背黑锅,把知识分子、文化当作靶子是搞错了对象。(作者系长江商报评论版主编)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阎崇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