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评
摘要 资源定价体制改革关乎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只有从居民整体生活成本角度综合考量,才能够让改革措施得到更有效的推进,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根据上海市发改委上周末公布的消息,从今日起,本市居民用户燃气价格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调整后,新的居民用户燃气价格为人工煤气每立方米1.25元,天然气每立方米2.50元,调价幅度控制在20%以内。
以燃气、居民用电、用水等为代表的资源类公用事业价格的提高,其实早已是题中应有之义。实际上,国内整体资源定价长期处于低估状态,销售价格甚至一度低于企业生产成本,很多公用企业是在亏损中维持较低的市场定价。终端产品价格上涨迟滞于市场变化,这是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内因。而在之前长达一年半之久的通胀压力下,调控部门为了避免进一步推高社会总体价格水平,因此才拖延了相关的价格改革推进。近期国内CPI涨幅明显回落,这为资源价格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资源定价水平偏低会扭曲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甚至成为鼓励高耗能行业发展、资源浪费的因素。这对于资源总量匮乏的中国而言,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可见,通过市场价格信号作用发挥,来校正被扭曲的资源市场供求关系,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本市居民都应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从长期看是有利于全社会的。
当然,改革方向的正确并不意味着对具体改革措施细节的忽视。事实上,当前整体经济形势转冷会在现实和预期上负面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继而迫使居民减少各项开支。
由此看来,当前的资源定价体制改革将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矛盾。一方面,理顺价格体制需要提升资源定价,而物价涨幅回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另一方面,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的预期,让涨价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议题,极有可能致使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会引发民意反弹。如何权衡好二者关系可谓是一道现实的难题。从市发改委此次调整方案来看,对此已经有所考虑,如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和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等等。
然而,除了对于低收入群体的福利保障之外,仍应该对资源价格提高的社会影响作出更加全面的评估。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本市燃气等一系列资源价格提高的综合影响不容小觑。众所周知,较之国内其他经济城市,上海总体生活成本更高。而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居民的收入回报同样也要高于其他城市,加之更加优越的制度环境和发展机遇,就使得生活成本过高的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在全球经济寒冬的影响下,部分出口企业、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可以预见的是,一些企业裁员减薪等现象也将陆续出现。这些现象固然是经济周期波动无法改变的规律,但是对于具体的企业和员工而言,经济困难时期再面对资源价格提升,就会使其经营和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让生活成本高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
显然,这样的局面并不利于本市长期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对海内外人才吸引力的提升。因此,基于实现上海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尽可能吸引优秀人才的目标,理应从降低本市整体居民生活成本角度来关注资源定价改革的问题。其中关键的政策要义就在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理性回归。购房置业成本是目前上海生活成本的最大开支,而居者有其屋又是稳定居民生活心态的最有效途径。如果调控部门能够借市场回落的环境,促使房价实现理性回归,这不仅能够大幅降低本市的生活和商务成本,同时也能够使得其他刚性生活成本开支提高的问题不再显得突出和尖锐。这对于上海经济吸引力的提升和长期经济活力的塑造具有重大的现实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