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蔡晓辉:扩大内需重在民生无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07:10   长城在线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蔡晓辉

  温家宝上月在俄罗斯的讲话中有一句话,"要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大家敢于花钱继续消费……","工作要实"的要求要特别着眼于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刺激消费需求。所以,对于这次的扩大内需来说,与10年前比较,最长远的意义恐怕在于民生。

  从刚刚公布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来看,以积极应对经济金融危机为直接原因的此一宏观调整,或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一个契机,包括民生、生态等前一阶段更多处于理论阶段的问题,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启动内需的增长诉求得以提速。

  本次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向来以出口和投资为主要拉动方式的中国经济来说,首先遭遇的问题是外需的急剧下降,直接传导过来的是沿海众多中小企业去年下半年以来遭遇的经营困难。此前风传沿海1.5万中小企业面临倒闭潮的传闻,尽管隔天后广州政府专门进行匡正解释,但沿海大面积的民工返乡潮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困难的事实佐证。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覆巢之下,若要安然度过经济下滑的风险,并保持经济一向以来的平稳增长,非启动中国独特的、广阔的内需不可。

  内需十大措施,基本对应了温家宝10月间访问俄罗斯时对中国驻俄使馆人员的讲话。讲话中温家宝列举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南水北调、灾区震后重建等若干内需。有如此广阔的内需在手,温家宝的断言充满信心:中国的内需是外国所不具备的,我们的回旋余地很大。

  而反观十大措施以及温家宝“回旋余地很大”的讲话,可以看到,此一轮回的“扩大内需”,或者可以看做是对上一次“扩大内需”后遗症的一次修补,财政政策所指之处,很大比例属于民生范畴,大部分都与欠发达地区或低收入人群有关,其中重点提到了生态环境与节能减排。这些问题自然是接下来改革必须会触及的深层问题,但金融危机却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推手,让诸多议题提前加速实现。

  同样是对金融危机的应对举措,若我们把两次“扩大内需”进行比较就可看出,GDP增长如何实现,如何服务于改革,该采用何种形式坚定改革的信心。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启动的1998年“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重大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了GDP的增长,2000年年中,中国经济就开始出现转机,当年GDP增长率恢复到8%,扭转了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趋势。但也是从1998年以内需之名开始的教育、医疗、住房的市场化改革,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冲击,直至今日,形成了所谓新的“三座大山”。后果一是扩大了社会差距,削弱了改革的共识,动摇了改革的信心;一是降低了居民的消费意向,新增收入不能转化为消费,消费需求水平之低与中国人口的数量和潜在市场的广阔形成巨大反差。

  2008年的扩大内需,“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用词体现了对这次经济刺激的迫切之情。若以半年的时间内就把CPI从8%以上调控到5%以下的成效衡量,我们应该对此次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信心,当前经济增长的矛盾和问题也将会逐步化解。但1998年扩大内需中为经济增长付出巨大代价的群众,不应继续成为扩大内需的支付者。十大措施中,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部分是以往投资拉动增长的延续版和加强版,是最易见到数字的一部分。但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力量,更需要来自于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出口拉动,消费乏力的中国式增长,在增长方式上不仅埋伏着可能受制于国际经济动荡的危险,也难以将增长化为民生福祉,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温家宝上月在俄罗斯的讲话中有一句话,“要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大家敢于花钱继续消费……”,“工作要实”的要求要特别着眼于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刺激消费需求。所以,对于这次的扩大内需来说,与10年前比较,最长远的意义恐怕在于民生。

  所以,检验此次扩大内需种种刺激政策和经济恢复计划的成效,在未来的两年后,也必须将民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说,此次经济刺激计划或许可将中国改革带入一个良好的轨道中。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内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