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晓亮:从珠海撞人事件中反思心理危机干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07:43  重庆时报

  作者:李晓亮

  “珠海驾车故意撞人”事件,又有最新消息:综治执勤员在看到肇事者骆某撞人后,立即向白蕉镇派出所汇报情况,民警在接到群众报案50多秒前已出警,及时击毙骆某。(11月10日《新快报》)

  当班副所长熊志达说“假若迟十几秒开枪,后果将不堪设想。”这话在案发当天,肯定会招来质疑。因为,当时公众不了解骆某的动机,却明白警察扣动扳机意味着什么。但在看到五条无辜生命丧生在疯狂车轮之下,人们的愤怒被点燃了,特别是得知骆某不是慌不择路的“误杀”,竟是报复社会的蓄意“谋杀”。

  新闻中还说就在行凶之前,骆某的好友曾某曾报警称:“我的一名朋友要驾车去撞白藤湖小学的学生!”或许是故布疑阵,或许是临时起意,最终骆某选择了城东中学下手。而之后的事情,我们都不愿回忆,那就是他一手造成的5死19伤的悲剧。

  惨剧触目惊心,暴行令人发指。骆某被击毙了,他死于自己的罪孽,同时也让这起悲剧的死亡人数增加到六人。对他的死最多的评价是“死有余辜”,看来他难以跻身于我们对这起悲剧中亡灵的缅怀之列。记得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中,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曾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骆某显然没有这样的幸运。我们的社会宽容度暂时似乎还达不到这样的标度,虽然宽恕是结束苦痛最好的句号。

  当然我们无意为骆某开脱罪责,因为他丧心病狂之时,确如一个冷血的杀手。但也有句经典台词说,最冷酷的杀手也有小学同学。这话告诉我们,罪犯可能就生活在你我身边。他们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也要经历油盐酱醋的洗礼、诸多税费的锤炼和减薪失业的困扰。我们不要试图对犯罪之人进行消痕处理,似乎他们从不曾在这个社会摸爬滚打,天生就是以杀人为乐。骆某当然也不是天性邪恶,报道说,行凶前他因不愿撞死“住在这里的熟人”而紧急刹车,而曾某当然可以看作他的“小学同学”。

  骆某造成的悲剧令人心碎,但我们也有必要找出,压垮骆某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若是我们能及时抓住这根稻草,不让它成为击溃心理防线的致命一击,那么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呢?由于潜在“杀手”不能确定,所以杀手的“小学同学”,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假如我们彼此和善友爱互相搀扶,充满宽容,那么社会摩擦必会减少,戾气和杀气也会逐渐消弭,至少不会弥漫纠结,遮天蔽日。

  暴戾的外壳,或许有着脆弱的内核。因为现代社会,人们承受着各种高压,焦虑若难缓解,暴戾因素随时可能产生。有时口角之争所沉积的怨恨,若得不到疏导,经过时间发酵,也会演化为血光之灾。还有报道说,骆某家族有精神病史,生活苦闷郁结太久,又缺乏心理缓冲地带,一遇刺激就易酿成灾祸。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生活困顿更加突出,公众的心理危机干预,更是刻不容缓。生活、心理双重纾困,考验着政府的理性和智慧。若这起事件能成为一个反思契机,让我们从中警醒并找出不足,也算是沉淀下的一点积极意义。当然这就要求社会公平正义的阳光,能普照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所有民众,不能遗留任何死角。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珠海 撞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