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伊歌:刺激内需当以民生为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4:44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伊歌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1998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后,中国无法置身事外,经济放缓、出口下降、内需不振、失业增多,又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中央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同时出台发行特别国债投资基础设施、提高出口退税率、放宽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办厂等系列措施,从而安然渡过危机,国民经济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经济下行、出口放缓、投资萎缩、企业破产,又接连遭遇雨雪和地震灾害。中央政府当机立断,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推出扩大国内需求措施,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历史又不会简单地重复。

  就危机的深度和波及广度而言,两次外部冲击根本无法等量齐观:10年前是东南亚的发展中经济体爆发危机,10年后则是美国和欧洲的发达经济体爆发危机;10年前的危机局限于亚洲一部分经济体和俄罗斯等国,10年后的危机则几乎波及全世界主要经济体;10年前是部分经济体的汇率制度出现问题,10年后则是主导全球的美国金融制度出现问题……因此,照抄照搬10年前应对危机之策,根本无法抵挡10年后的金融海啸。

  比如,10年前应对外部冲击,可加大政府投资和刺激对外出口———连续5年共发行5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和西部开发,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直接投资和外贸出口也持续大幅增长;10年后应对金融海啸,以现时中国的经济“体积”衡量,几千亿元不可能力挽狂澜于既倒,西方金融危机也必然导致外部投资和出口市场的萎缩。

  因此,当下应对危机之策,惟有着眼于投资和消费,其中消费更是重中之重。早在10年前,刺激内需也是应对危机之策,但由于中央财力不足等现实困难、地方政府激励机制错位等体制原因,加上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不切实际(如开征利息税等),结果后来不了了之。造成内需与外需长期不协调,国内消费始终未能成为经济循环的有力支撑点,近十多年的平均消费率还不到60%,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独缺一驾,从而降低了国民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计划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政策重点就是刺激内需,其中又以民生为先。在十项措施中,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四项就与民生直接相关,通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公共财政的“归位”和“到位”,让“想花没有钱”的低收入人群、“有钱不敢花”的中等收入人群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强化消费意愿。

  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总是将经济发展的动力维系于外部市场;一个“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更不可能让人民无法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刺激内需,民生优先,调整分配,鼓励消费,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这正是抵御金融海啸最有效的应对之策。

  刺激内需,民生优先,调整分配,鼓励消费,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这正是抵御金融海啸最有效的应对之策。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