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华芳:CPI下行提醒对内开放应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7:24  东方早报

  作者:李华芳

  国家统计局11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4%,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比2月的8.7%更是有大幅度下降。从担心经济过热转向“一保一控”,再到“促进增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2008年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一般来说,原本经济过热,政府因此施以紧缩性的调控政策将CPI拉下马来,现在CPI回落,应该是政策有效达到了目的,是一件好事情。不过问题恰在于,此次CPI的回落与政策的关联度可能不大。此次CPI回落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内产品的供应增加;二是需求下降。两厢作用使得CPI涨幅有较大回落。

  国内产品供应增加是由于出口方面不景气,进而转向供应国内市场。而出口不景气是因为出口目标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需求锐减,今年的广交会门可罗雀似乎也说明了明年的出口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而国内需求下降也是由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后增速放缓,而消费者的各种保障未得到解决,在这种经济情势不明的情况下,消费者不敢消费,导致需求大量下滑。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预防性储蓄大大增加,9月份21.1%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甚至创下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对于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而消费者不愿意消费还表明,中国要启动内需,难度非常大。

  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除了用财政投资搞基建这样的传统手段外,也决定加大在医疗、教育、卫生环境方面的投入,以此解决部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意愿进行消费。如果消费能起来,那么可以保证一波中长期的增长。这将缓解经济和社会的众多矛盾。但此番统计局公布的CPI数字呈下行趋势,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这其实是消费萎缩的一个表现,与政策力主的要拉动内需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

  当然,4万亿元提振经济的方案细节还没有出台,并且政策要真正发挥作用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政策的真正效果要到2009年方能初现端倪。理想的状态自然是药到病除,经济成功度过寒冬,迎来春天。这取决于政策执行的效率,也取决于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更是取决于“对内开放”的程度。在出口不景气、财政投资的使用效率较低并且存在大量设租、寻租的情况下,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不论是在大型工程还是微观金融方面,对民间资本的限制依旧很多。

  说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在CPI下行的情况下,要拉动内需,除了财政资金需要权衡投基建还是投社会保障以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而要增加收入就必须进一步放开市场、对内搞活。如果在各种投资活动中不能对外资、民间资本和政府出资一视同仁,采用市场手法来鼓励它们之间相互竞争,投资效率就会遭受损失,而且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对内开放,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恐怕也无法适应各种复杂的“内需”,或者适应内需的效率很低。这将会影响增收和财富的有效配置,对拉动内需而言也会大打折扣。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CPI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