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红漫:股市是新一轮内需调控的突破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7:52  新京报

  作者:马红漫

  资本市场在热切期盼能够优化供求关系的政策陆续推出,而诸如平准基金等政策措施方能切中资本市场的脉搏,也才有助于实体经济与调控政策导向间形成良性共鸣。

  调控政策导向出现了大变化,由之前侧重于“防过热、防通胀”的抑制性措施,转为主动大幅实施积极和扩张的政策导向。而多达4万亿投资资金的拉动,更让新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实施决心显露无疑

  政策导向大幅度变化是基于经济形势的变化,迫切改变市场参与者的悲观情绪。这样的观望情绪,无疑会加大调控政策实现“保增长”目标的难度。理论研究早已表明,财政性开支拉动内需只能是一个引子,其目的是为了带动市场自发的投资行动。财政资金的投入,或许在短期内能够让GDP等宏观经济数据提升,但是如果市场自发需求无法提振,最终所带来拉动效果的持续性仍无法得到保障。

  就以货币政策为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甚至已经超越了十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应对方略。然而,在一些地方,尽管商业银行手里有钱,而且利率一再降低,但面对经济衰退的风险、企业委靡的投资状况,以及无法提振的市场终端需求,银行却迟迟不愿意放出贷款。货币政策面对经济衰退有着所谓“用软绳子推人”的描述,可谓形象至极。财政政策方面,随着大规模投资资金注入经济领域,若干时间后,投资品变成终端消费品,如果市场内生需求无法提振,这些消费品又能够卖给谁呢?

  宏观政策导向的巨大转变能够让市场心态由极度悲观逐步趋于平稳,然而经由“平稳”再变为政策与市场之间的积极共鸣,还需要更切合市场逻辑的政策加以维护。事实上,投资心理状态始终会左右着市场经济的走势。这就如同市场蓬勃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源源不断的流动性过剩,而一旦市场稍显委靡,投资心态稍显趋弱,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就会瞬息消失一样。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够通过把控市场投资心态的变化,继而形成政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具体措施的突破口就在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的核心,不仅反应着实体经济的变化,同时也在持续地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其一,资本市场行情低迷会加剧实体企业经营困境。当下的A股市场已经陷入停滞之中,这对于本就资金严重紧缺的实体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其二,持续的暴跌让上百家A股公司的股价都已经跌破了净资产,这意味着市场严重不看好企业前景。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信心而言,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实体企业也会因此而更加悲观地预期未来。其三,股市的低迷直接减少了公众的财产性收入。

  反观之前股市繁荣时期,在各种消费品旺销的带动下,企业也能够因此而获得收益增长。

  从长期看,当下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处于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状态,因此通过提振股票市场信心来激励实体经济活力,完全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由此而言,尽管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是具体针对股市的救市措施仍显不足。资本市场在热切期盼能够优化供求关系的政策陆续推出,而诸如平准基金等政策措施方能切中资本市场的脉搏,也才有助于实体经济与调控政策导向间形成良性共鸣。

  □马红漫(上海 经济学博士)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内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