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鲁哲:毋忘汶川地震时对灾区人民的承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15:08  新民晚报

  作者:鲁哲

  “我们的爱能走多久我就有多忠诚”、“我能爱你直到我们分手”、“我愿意直到我不愿意为止”,据说在美国,那句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的结婚誓词已经被多数人抛弃,新人们更喜欢切合实际的誓言,像上面列举的那样的。

  乍一看,心头有些凉——美国人怎么冷静到这种地步。细一想,有道理的,在这个一半的婚姻以离婚收场的国度,还有多少人能做到“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呢。既然不能保证,为什么要承诺“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呢。因此,深思熟虑、字斟句酌之后,承诺能做到的,不承诺不一定能做到的。

  汶川地震发生半年了。请回忆一下,在那场震撼灵魂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曾经承诺了什么。

  ——家没了,我们帮你建。当时,许多人看到地震中大量房屋倒塌,心头一热,对灾民说出这句话。请问,半年了,你为当地重建家园做了些什么?

  ——孩子,你就把我当成自己的母亲吧。在电视上看到孩子失去妈妈,满怀激情的母亲提笔给灾区的孩子写信,愿意给他们母亲的温暖。且不说没有人能真正替代自己的母亲。你这个要给他们送去母爱的人,除了开头一两个月关心他们外,后来还做了些什么?

  ——有困难,找我。到灾区采访的记者、做义工的志愿者,你是否说过这样的话,你后来帮他们忙了吗?有人把自己联系方式留给灾区的孩子,说了很笼统的话:以后有困难,就打我电话。过了些日子,对方打电话来了,说想到大城市读书。可以想象,这个半大的孩子对城市生活的憧憬,他可能犹豫了很长时间,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那个说过“有困难就找我”的叔叔的电话,但结果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失望。

  最近看到灾区有人自杀的报道。从心理学的角度说,灾民的心理变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迷惘期,灾害刚发生的一段时间,灾民应激反应强烈,处于麻痹状态;接下来是人道期,当时救援者众多,灾民燃起重建家园的希望,还乐意帮助别人;第三阶段是幻灭期,随着媒体关注度的减弱,救援人员的撤离,灾民觉得孤独、无望,甚至会自杀。

  请静下心回忆,当初承诺的事做到了没有,如果没有,努力去做吧。你的努力将是他们心头的温暖,将帮助他们坚持着勇敢面对困难。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