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苏振华:拉动内需促增长关键在改善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07:37  新京报

  作者:苏振华

  这一次国务院部署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七项措施,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扩大需求、优化供给、体制改革。

  可以看到,这一次在全球经济衰退大背景下出台的促增长措施,全面地构成了一个完备的政策体系。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前些年的增长模式、即倚重外需促增长的模式是有其局限性的,它依赖于一个稳定增长的国际市场,一旦外需减弱,增长就岌岌可危。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今后还是要回到拉动内需促增长的发展轨道上来。

  我们可以看一下2007年的数据,2007年全国出口总额占GDP比例为36%,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高达64.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重为36.2%,其中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占GDP比重为11.7%。数据清楚地显示,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太高,而国内需求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太小,尤其是县及县以下人口的需求其实主要是农民的需求比重太小。因此拉动经济平稳增长,关键在于拉动内需,而提高农民及城市贫困居民的需求水平则是重中之重。

  此次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起到刺激内需的效应,但相比较而言,这种效应是短期的,是内需的“被动性”扩大,而且还可能出现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这种颇为剧烈的财政政策,只能是在目前这种特殊的经济大背景下斟酌使用,而且还要防止物价的反弹。长期可持续的内需扩大,应该是引导居民的主动消费增加。扩大内需一方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这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所在。

  影响需求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这说到底就是民生问题。较高的收入水平、加上对未来收入增加的稳定预期,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有保障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自然就会稳步增加,否则居民只能是选择增加储蓄以防范未来生活之需。

  对于中等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来说,收入提高对增加消费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广大的低收入阶层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较差,改善生活水平的愿望更为迫切。一旦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了,自然会逐步释放出巨大的消费热情,从而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

  因此这一次调控的重点不应只看到防通胀或通缩,而应该最终落实于改善民生,建立全覆盖的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财政投资和货币政策导向,都应该对准这一目标。

  □苏振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内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