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评论 > 胡锦涛出席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专题 > 正文
作者:孙立坚
摘要 全球的金融危机一定会使中国经济发展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世界各国也能在中国扩大内需的经济变革过程中分享到参与者的成功快乐和财富增值的最大收获。
即将于11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世界瞩目的20国首脑会议,我想焦点的问题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客观地交换各国危机影响的信息,确认目前金融大海啸在欧美国家的恶化程度和向全球蔓延的严峻局势,在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反思和回顾目前联合救市的经验和教训。二是达成当前遏制多米诺骨牌效应联合救市的战略和战术共识。在这场世界经济失衡格局中所爆发的滥用金融创新的现代金融危机,要让新兴市场国家更多地参与美元流动性的注资行为。三是变革国际货币体系,尤其是要修改IMF组织参与危机救助的门款条件、启动程序和投入力度的保守原则。当然,现有救市资金受限的问题也会拿到桌面上来商议,新兴市场国家所强调的多边救市机制比如,亚洲货币基金等多大程度能够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认可也是危机带来变革的一个看点。四是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金融创新”业务的滥用问题,如何加强信息披露、内外监管范围及模式以及配套的市场价值评估的合理方法都将会展开一场激烈的讨论。至少要求千篇一律地推行修改后的监管模式因为不切合新兴市场国家脆弱的金融体系的运行的实际情况而很难得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赞同,相反,新兴市场国家责成欧美国家提高监管力度是否会损害欧美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而受到这些西方国家首脑的强烈反对也是决定今后国际金融秩序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五是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失衡的有关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把一直以来隐藏在引领全世界经济发展的美国信用文化和支撑全球财富有效运作的美国金融创新体系的问题充分暴露了出来,由于这些问题和各国固有的问题交杂在一起,让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所以,这次峰会能否抓住大家共同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重大问题而不要在一些局部问题上纠缠不清,将决定这次会议的成果能否尽早地发挥作用,从而将世界经济真正带出目前流动性恐慌的危机状态。
因为受到欧美经济和资产价格重创的影响,中国企业的业绩增长和就业状态正在经历一个严酷的“寒冬”,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信心和股市、楼市的投资信心也都受到了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另外,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银行业,也因为担心未来企业的增长业绩下滑而出现了厌恶风险的“惜贷”行为。而另一方面,欧美市场的流动性的危机不得不要求政府加大力度向市场注入资金,这使得政府债务负担沉重不堪,他们继续无节制的放债又会引起本国大众和海外投资者对美元信用丧失所造成的进一步恐慌,于是,欧美期望在G20峰会上像中国这样的外汇储备大国能否慷慨解囊,帮助他们遏制多米诺骨牌效应继续扩大的风险,就成为一个“势在必然”的做法。面对内外的金融和经济的动荡,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稳定的最大贡献。如果说,这一说法代表了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深远战略,那么,近日公布的国务院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就是我们亮出的具体克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牌”。这些扩大内需的措施除了释放出此次危机冲击的凶险程度超过以往的状况以外,也表明了在世界舞台上虽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但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中国,愿意和周边发达工业国家一起,共同应对危机、承担救市责任的坚强决心。
总之,我们能看到,这次在危机严峻时刻出台的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是解决当前就业压力和经济增长放慢以及市场信心低迷的“强心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政府正是意识到危机是变革的最好时刻,才会将近期的危机管理和中长期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