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社论
11月15日上午在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在金融危机逐渐影响实体经济的时刻,所有人都期待着这次峰会能解决人们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做了《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讲话,不但提出具体举措,还强调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
对世界经济来说,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年代。因为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开始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各国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其影响。即便对中国来说,虽然我们不存在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也罕有次贷问题,但是在内需、进出口等多种领域,也都已经出现了下滑的迹象。
从峰会面对的话题看,对目前的经济危机来说,存在着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应对道路。就短期而言,各国意识到放宽货币政策,加大政府注资能在短期内为市场提供一定的流动性;而从中期来说,恢复市场信心才能保证度过危机,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确保主要经济体一定的增长率;从长期来说,只要自由资本主义的金融投机行为仍然存在,全世界就有必要对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做根本改革。这也是此次峰会最为焦灼的一个话题。
各国在金融危机之初,首选的都是降息或向市场注资的办法解决流动性问题。因为恢复市场信心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只有经济环境改善的信号出现,市场信心才可能重新凝聚。而长期改革国际金融秩序,就需要发达国家让渡部分秩序决定权,加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在这一点上,短期内还需要艰难博弈。尤其是已经制定了数十年的国际货币体系过于单一,包括IMF、地区经济合作进入救援活动时都存在制度门槛。甚至各国在危机中的信息获取都不平等,各国的监管水平也不一致。这些问题都会困扰全球合作拯救经济的时代进程。
但此次峰会也同时显示,不管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的金融应对政策,中国都举足轻重。因为从外汇储备、经济关联度和政府意愿的角度,中国都会展示与周边发达工业国家一起,共同应对危机、承担救市责任的决心。但根本上要长期改革国际金融秩序,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稳定的最大贡献。其实,正如金融危机中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社会阶层,也都难以在经济危机中幸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处于国际金融体系末端的发展中国家或是低收入人群,会受到更大伤害。因为对富人而言,经济衰退只是财富缩水的问题,但对不掌握财富和话语权的弱势国家或弱势群体来说,这就意味着失去工作机会,失去发展机会,甚至失去生存空间。因此,拉动内需的政策本身,不但重在扩大消费,恢复市场信心,更重在保障经济下滑过程中每一个群体的生存稳定,能够一起度过这个冬天。
对不少国家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但是在资本全球流动的时代,艰难和快乐都会在一瞬间传遍全球。我们无法预测这场金融危机的底部在哪里,但我们知道我们需要能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的政策。这既是中国对世界的责任,更是对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