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商报:4万亿如何绕开杭州地铁塌陷悲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07:49  荆楚网 (来源:上海商报)

  社评

  摘要 杭州地铁工程所暴露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能否给即将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的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热潮提一个醒?

  11月15日下午3点15分左右,杭州萧山区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出口附近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多辆汽车掉入坍塌口,数十人被困,至今已有4人死亡17人失踪。

  现在,各方面善后工作仍在继续。应当指出,浙江省市领导部门应对及时,措施果断,现场施救工作全面到位,为人员抢救及善后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特别是在信息公开方面,政府部门当天下午随即召开现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救援工作进展;杭州市承诺公开、准确、及时向媒体披露信息,不瞒报、不漏报。当地媒体也作出快速反应,借助电视台直播、网站滚动等手段,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联系近期一些地方发生的重大事故及政府相关作为,当地的做法值得肯定。

  话虽如此,悲剧已经铸就。由这起公共安全事件拉响的警钟,正在我们耳边回荡。每一起事故发生的背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成因,然而它并非忘记教训的借口。有专家将坍塌原因归结于地质原因——杭州地区属于冲积型平原,地下水非常丰富,土质以沙层粉土为主。这么说当然没错。可人们不禁要问:地铁施工单位难道居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明知当地的地质条件而没有切实做好防范措施,又该是谁的责任?

  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之中,但可以确定,其中不可能没有人为因素。无论成因有多复杂,如今发生的悲剧本身,已经决定了施工单位及相关监管部门不能免除责任。而如果一味强调“客观原因”,除了本该承担责任的单位或个人得以逃脱惩罚外,我们很可能还将因此失去避免灾难再次发生的一次机会。

  最新消息,杭州地铁工程已全线暂停施工,有关单位着手对在建的35个工地进行检测。这不禁让人想起,7月份该市灵隐路地段也曾发生大面积路面塌陷,事故还是由地下通道工程所引起。遗憾的是,也许那次事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反思。因此,对于此次地铁坍塌事故,不能再轻易放过任何人为因素,特别是对工程承建、发包及施工等环节,均应一一展开全面、严厉调查。

  这桩事故还让人想到一个问题。近日,为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出台规模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如此庞大的款项,大部分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且到年底就要完成1000亿元的花钱任务。与此“相映成趣”,国家发改委门前人头攒动,各地政府部门、企业纷纷前来“跑部进钱”,希望从中切得一块蛋糕。

  可想而知,新一轮建设高潮正在吹响号角。这里,且先不问4万亿元从何而来,这块大蛋糕又怎么切分,透视这场拉动内需的盛宴,人们有理由担忧:即将如火如荼展开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否绕开类似于杭州地铁坍塌事故的悲剧?

  并非杞人忧天。从1998年来国内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内需的“历史经验”来看,其所造成的消极后果至今仍未彻底清除。特别是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仓促上马、大干快上,由此引发大大小小的质量安全事故,产生大量的豆腐渣工程,严重抵消了政府公共投资的正面效果。政府花钱搞基础建设,本来就容易导致监管角色缺位,而一旦发生钱权交易现象,被牺牲掉的往往是工程质量及公众生命安全。那些刚建好就倒塌的大桥、被船一撞就断裂的大桥和(通行的)人多就垮塌的大桥,以及那些刚开通不久路面就四分五裂、坑坑洼洼的公路,在某种程度上,总体性的病根就在于此。

  前车之鉴犹在,叫人如何不担忧?所以,越是大干快上、热情高涨之时,越是要严格要求、加强监管,不能再重走老路,重现以往的悲剧。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过去的教训埋单,刚发生的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产物。——仅从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着眼,这桩悲剧何尝不是身处于浮躁时代的又一象征性事件?该是时候,绕开这一条几番循环、几经徘徊的路了。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杭州 地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